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2.1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乘法概念的起始课,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学生从加法运算过渡到乘法运算的关键节点,为后续学习乘法口诀及解决更复杂的乘除法问题奠定基础。教材通过创设游乐园的情境,提出“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等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进而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引出乘法概念。接着展示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并让学生将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强化对乘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相同加数连加的过程,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方法,初步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比较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发展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体会乘法的简洁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乘法在表达数量关系中的作用,培养数学表达能力和初步的符号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与区别,能将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活动:“同学们,如果老师要你们算一算‘10个5相加’,你们会怎么算?” 学生活动:齐声回答:“5+5+5+5+5+5+5+5+5+5=50!” 2.教师追问:“那如果是20个5相加呢?100个5相加呢?写这么长的加法算式,感觉怎么样?” 学生活动:纷纷表示“太麻烦了!”“要写好久!” 3.教师引导: “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数学捷径’,让复杂的加法变得简单!”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对“重复相加”的繁琐体验,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寻求简便方法的欲望,自然引出乘法的学习需求,为新知学习做好心理和认知铺垫。】 二、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观察加法算式特点并列举同类算式 1.活动1:观察与讨论加法算式特点 (1)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来看课本上这几个加法算式(展示例题中的加法算式:,,),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呀?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和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哦。 学生活动: 生1:我发现它们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生2:对,都是好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教师归纳:非常棒,同学们都发现了这些加法算式的关键特点,那就是它们的加数都相同。 2.活动2:列举加数相同的算式 (1)教师活动: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这些加法算式的特点是加数相同,那现在老师请大家也来写几个加数相同的算式哦,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写完可以和同桌互相看看。 学生活动: 生1:我写了,是5个4相加。 生2:我写的是,3个7相加。 (2)教师总结:同学们写得都很不错呀,都能按照要求写出加数相同的算式啦。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例题中的加法算式特点并列举同类算式,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相同加数相加这一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数学规律的初步感知能力,为后续学习乘法的意义奠定基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向数学抽象这一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二.认识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称并改写算式 1.活动1:引入乘法算式 (1)教师活动:同学们,刚才我们写了好多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像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呀,写起来有时候会比较长,就像有同学说写20个2相加,那要写好长好长呢。其实呀,像这样的加法算式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写法来表示,那就是乘法算式哦。大家看,求5个3的和,我们原来的加法算式是,那它的乘法算式就可以写成(展示乘法算式并标注各部分名称:“3”下是“乘数”,“×”下是“乘号”,“5”下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