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3050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2次 大小:13726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更替,试卷,练习,过渡,会的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练习卷 (考试时间:4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分数_____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试卷上。 2. 回答第Ⅰ卷时,将选择题备选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选择题答题表格中。 3. 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答案 1. 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 ) A.废除分封制 B.巩固国家统治 C.提高诸侯实力 D.彰显皇帝权力 2. 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以下两组图片反映了不同出土地点的文物具体高度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告诉”我们( ) A.中国古代遗址的广泛性 B.中国古代文字的多样性 C.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性 D.中华文化的赓续延绵性 3. 下列成语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是( ) A.退避三舍 B.完璧归赵 C.破釜沉舟 D.草船借箭 4. 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这些措施有利于( ) A.促进经济发展 B.增强军队战斗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强化旧贵族特权 5. 时序与史实的归纳梳理是构建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下图是历慎思同学梳理的中国古代某一阶段时期历史时间轴,属于方框空白处时期的史实应是(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甲骨文的出现 C.分封制的推行 D.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6.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大盂鼎铭文记述了周康王册命贵族孟之事,铭文中有一句“受民受疆土”。此铭文可用于研究( ) 大盂鼎及其铭文 A.王位世袭制 B.禅让制 C.土地私有制 D.分封制 7.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对上述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青铜器种类单一 B.器表上文字是甲骨文 C.青铜器功能多样 D.商代人缺乏审美意识 8. 如下图中的“爵”通常被认为是饮酒器,也是饮酒礼上尊卑关系的象征,进而被用来代表品位序列,逐渐形成了“五等爵”制。这反映了( ) A.冶炼技术的提高 B.铸造工艺的完善 C.等级制度的发展 D.分封制度的崩溃 9.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到:“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 A.礼崩乐坏 B.王室衰微 C.政治腐败 D.赋税沉重 10. 它是我国某游览胜地。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灵渠 B.长江 C.大运河 D.都江堰 11. 下表为战国时期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这些事件表明( ) 时间 事件 公元前453年 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晋公室土地 公元前403年 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大夫为诸侯 公元前334年 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 A.诸侯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周天子已丧失天下共主地位 C.卿大夫成为新的统治阶级 D.新旧势力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12.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墨子———无为而治 C.韩非子———兼爱”“非攻” D.庄子———以法治国 第Ⅱ卷 二、简答题(共4题,共52分) 13.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它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发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