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3370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第10课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教材全面解读及课后作业评价

日期:2025-09-2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3025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年级,作业,课后,解读,全面,教材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10课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教材全面解读及课后作业评价 教材内容详解 话题一 公共场所在哪里 在这一教学板块里,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园”。第一个“活动园”要求学生续编故事,故事中要提到相关的公共场所。这是帮助学生回忆、认识生活中的公共场所,知道学校、商场、医院、公园……这些都是供大家共同活动的场所。 第二个“活动园”要求学生参考教材63页呈现的两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你在公共场所经历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享故事后,还要点拨学生认识到公共场所的“公”和我们大家的“我”之间的关系,以形成“公共场所为我服务,我应该爱护公共场所”的公共道德修养,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秩序,并在日常生活中落到实处。 话题二 爱护公共设施 教材在这一板块里除了正文和插图之外,还设计了“相关链接”“阅读角”和“活动园”,内容很充实。公共设施的概念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较模糊,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插图和配文来引导孩子们去理解。 当学生初步了解公共设施是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后,教师可以借助“相关链接”里的内容并出示相应的常见公共设施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知晓我们的公共生活离不开各种公共设施;同时明确公共设施损坏了会带来怎样的不便,进而理解爱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教材第65页“阅读角”里的内容作为反面案例,供学生讨论“破坏公共设施”,让学生认识到受伤害的不只是“设施”本身,我们的亲友、同胞可能会因为使用受损坏的公共设施而导致悲剧发生。 小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让学生理解规则,按照规则办事,并不容易,他们往往要经过多次提醒才能建立规则意识。在规则意识建立的过程中,学生还会有反复违规表现。因此,教师要利用好该“阅读角”的内容,耐心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爱护公共设施。 教材第66页“活动园”要求学生调查学校、家庭附近的公共设施的现状,并试着提出保护公共设施的金点子。如果发现公共设施已经损坏,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会有专业人员一起来“照顾”我们的“朋友”。 话题三 维护公共秩序 教材第67页“活动园”中“请说说我们在不同的公共场所应该怎样做”,这是对本课教材前两个话题的总结,是核心素养的落实环节。学生要把“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这一公共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材问题释疑 问题1 你们续编的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公共场所? 提示 续编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公共场所,这个问题老师课堂上相机指明即可。 教师拓展指出游船和网络属于公共场所。学生一般对游船是公共场所较易理解。但对网络是公共场所有疑虑,网络是公共场所的理由有:公共场所是不特定的人员可以自由进出的地方,具有公共性、人多、出入自由等特性;其中公共性是最本质属性,对人群的身份、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等不作限制。网络平台虽然不是实体空间,它一样也具有公共场所的特性。大家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由学习、交流、阅读、观影……因此,网络也是公共场所。 问题2 你还知道哪些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 提示 我知道我家小区附近的公共厕所里的水箱坏了几个,不能冲洗厕所;洗手台上的水龙头坏了,水一直流个不停;在江边的公园里,彩虹桥上的防护玻璃被人踢破了一块;健身器械上有人为损坏,有彩笔涂画痕迹;某小区健身双杠上有人晒棉被……公民应该善待公共设施,公民素质需要提升。 问题3 如果伤害了这些无声的“朋友”,最终受伤害的是谁? 提示 这些无声的“朋友”一旦被破坏,轻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市容,重则会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当有人毫无道德底线地破坏公共设施,还认为反正自己不受伤害就行了,这是极端错误的思想。国家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