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科学试题 监测对象 四年级学生 学科 科学 版本 教科版 测试学段 内容知识点 声音 监测能力层级 实际应用能力 核心素养维度 1.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 3.探究实践 4.态度责任 预估试题难度 0.95 预估作答时长 40 分钟 题目分值 (按100 分) 100 试题内容 大情景: 在祖国母亲即将迎来75周岁生日之际,学校音乐社团决定举办一场别具风格的音乐会。每名 同学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不同的乐器,组成一个乐团,共同为祖国母亲奏响一首生日快乐 歌。小科同学也加入了这场自制乐器演奏会,让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制作吧! 1.选用哪种材料、制成哪种类型的乐器呢?不同的乐器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小科为了能顺 利地制作出乐器,决定前往音乐厅先聆听一场美妙的音乐会,探索乐器发声的秘密。(每题 2 分, 共 18 分) ( 1)小科发现,古筝是通过( )发出声音的,鼓是通过( )发出声音的,竖笛是 通过( )发出声音的。 (图 1 古筝) (图 2 鼓) (图 3 竖笛) A. 敲击 B. 弹拨 C.拉 D.吹 ( 2)开场节目《茉莉花》表演完毕后,小科兴奋地鼓起掌来,同时也感到手掌有些微麻。鼓掌 能发出声音,是因为手( )了。 A. 保持静止 B.保持运动 C.振动 ( 3)小科想用手里的橡皮筋模拟古筝上的琴弦发声,以下哪种方法能让橡皮筋发出声音 ( )。 1 A.把橡皮筋拉长 B.按压橡皮筋 C.弹拨橡皮筋 (4)小科留意到,鼓手在表演时,按压敲响的镲后声音会立即消失,这是因为( )。 A.镲停止了振动 B.声音传递给了手 C.镲振动减缓了 (5)主持人在报幕时发出的声音是( )振动而产生的。 (图 4 ) A.嘴唇 B.声带 C.舌头 (6)接下来轮到“水乐”表演登场了,只见演奏者将各种乐器放置在水下,通过敲打、拉弹等 方式,让小科听到了水变化莫测、空灵圆润的声音,这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 (图 5 “水乐”表演 )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7)“水乐”演奏者将击打后的乐器放入水中,小科不仅听到了水声,还看到了水面上出现了 一圈一圈的波纹,这说明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波 B.直线 C.曲线 情景 2:正当小科同学沉浸地欣赏乐队表演时,不料乐手的吉他不慎掉落在地上,发出了一阵 刺耳的声音,小科急忙捂住耳朵,这阵刺耳的声音是怎么传到小科耳朵里的呢? (22 分,(1)题每 空 1 分,(2)(3)(4)(5)题各2 分,(6)题5 分) (1)请选择相应的名称,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2 (2)玻璃鱼缸中盛有金鱼,若轻轻敲击鱼缸的上浴,则会看到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 的主要途径是( ) A.鱼缸-空气-水-鱼 B.空气-水-鱼 C.鱼缸-水-鱼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是( ) A. 有发声体 B.有发声体和耳朵 C.有发声体、介质和耳朵 (4)声音传播的路径是( ) A. 声源———中耳———外耳———内耳 B.声源———外耳———中耳———内耳 B. 声源———内耳———中耳 ———外耳 (5)我们在寻找很远地方的声源时( ) A.将面孔正对着声音 B.将面孔背对着声音 C.将面孔侧对着声音 (6)如果将手放在耳后,手心和耳朵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舞台上,鼓手正在激情昂扬地敲击着架子鼓,声音时而强,时而弱,乐曲时而高昂,时而低沉, 不同的乐器是如何变换出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呢?请你完成下面的题目。 1.音乐会上,小科听到“声音时而强,时而弱”可以用下面哪个词语来描述( )。( 3 分) A.音量 B.音调 C.音高 2:掉在地下的吉他发出的声音变高,小科查阅了大量资料,终于寻找到声音变高的原因是 ( )。( 3 分) A.振动的速度加快 B.振动的速度减慢 C.振动的速度不变 3:小科看到吉他手在弹奏吉他乐器时,有一根弦能发出最低音,它是( )。(3 分) 3 A.最粗的弦 B.半粗的弦 C.最细的弦 4:小科看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