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3839

16.4 变阻器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日期:2025-09-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11617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6.4,变阻器,教案,格式,2025-2026,学年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4节 变阻器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变阻器》是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第4节的内容,是上一节电阻知识的延伸。变阻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实验器材,对学生学习后续知识的影响很大,同时变阻器作为一种仪器,在生产、生活中也有重要应用。所以本节课对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很有价值。 本节主要内容由“认识滑动变阻器”“使用滑动变阻器”“变阻器的应用”三部分构成。通过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观察不同接法对电流的影响,并进行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在后续的实验和电路设计中选择合适的接法打下基础。通过分组实验、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刚刚学习了电阻的知识,可以分析如何去改变电阻的大小;有电学实验的操作经历,已习惯了必须把线接在接线柱上;对“变阻器”的感性认识较少。 从能力上看,初三学生对动手实验兴趣浓厚,喜欢通过实物操作(如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理解抽象概念,偏好直观学习(视频、实物演示)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初步运用类比思维。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弱,难以在脑中构建变阻器内部电阻丝与电路连接的动态变化过程。生产生活中与“变阻器”有关的事例大多比较复杂,许多学生接触过调光台灯、音量旋钮等变阻器应用场景,但多数学生未思考其原理,还很难独立解释、解决。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结构、符号、原理图及铭牌意义。 2.通过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了解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作用及应用。 科学思维 1.通过经历设计滑动变阻器的过程,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与创新意识。 2.通过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电位器与滑动变阻器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 科学探究 经历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控制电阻两端电压的实验,发展设计实验并进行规范实验操作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参与滑动变阻器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了解变阻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关注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将铅笔芯接入电路中,小灯泡可以发光,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看看如何用铅笔芯控制灯泡的亮度。 演示实验: 提出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引起小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进一步提问: 用铅笔芯做实验有什么缺点呢? 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 观察思考。 回答:铅笔芯长度变化、电阻变化、电流变化、亮度变化。 回答:铅笔芯容易断、长度变化范围小。 回答:换用电阻丝。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逐步了解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新知探究 环节一:认识滑动变阻器 演示实验:把一根长为1 m的电阻丝与小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移动导线夹,增加电阻丝接入电路中的长度,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出问题:要想大范围改变灯泡的亮度又能怎么办呢? 提出问题:可是电阻丝变长,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如何改进呢? 提示类比风筝线轴。 提出问题:那么缠绕在什么材料的物体上? 提出问题:但是,由于电阻丝的紧密缠绕,电流会直接穿过线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如何改进? 提出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