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3896

15.2 电流和电路 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3319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5.2,电流,电路,教案,格式,2025-2026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节 电流和电路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元件,第一次学习连接电路,第一次学习画电路图,伴随着对电路的认识,逐步建立电流的概念。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电荷在金属棒中的定向移动”这一现象,再通过连接闭合电路的实践活动,类比水流建立电流的概念。通过将不同的物体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认识导体和绝缘体。通过研究电路的不同状态,学习将实际电路有效抽象成电路图,不断深化对电流概念和电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对未知事物探索度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小学阶段对电学知识有所接触,但还停留在现象层面,对其物理本质思考较少。学习过两种电荷后,对电荷的移动有一定认识,对定向移动的理解还不足。 从思维方法上看,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如何建立概念的方法,但还不能熟练地将这些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电流的概念十分抽象,学生还不能自主地从宏观现象入手,通过分析思考、类比迁移等方法,正确建立电流的概念。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通过实验,知道电流的形成条件,了解电流方向的规定。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2.认识电路的构成,从能量转化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初步形成能量观念。 3.能用电路元件符号画简单的电路。能辨别通路、断路和短路。 科学思维 1.通过探究电流的形成条件的实验,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 2.通过认识电路元件符号,建构电学物理模型,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通过小灯泡被短路的实验,发展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培养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提升实验能力;通过认识电路构成的实验,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能归纳得出结论,形成安全操作的初步意识。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生活现象和实验,激发对电学的好奇心,培养对物理学的探索欲。 2.通过联系实际,能从物理学视角对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进行观察和解释,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通过结合生活,了解短路的危害,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连接电路;电路图。 教学难点 电流的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演示实验: ↓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这表明,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电荷持续不断地流动呢? 观看实验。 思考、猜测、交流。 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新知探究 一、电流 1.准备好实验器材:小灯泡、小电动机、蜂鸣器各一个,一个开关、两节电池、一些导线。 布置任务:分别使小灯泡发光、小电动机转动、蜂鸣器发声。小灯泡、小电动机、蜂鸣器要受开关的控制。不能把电池两端用导线直接连在一起。 总结:正在发光的电灯、转动的风扇、发声的蜂鸣器都需要有电荷持续不断地流动。 提出问题:根据实验归纳总结,要想电荷持续流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2.播放动画:金属导电。 说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类似水的定向移动形成水流。 提出问题:酸碱盐的水溶液,内部也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把两个电极放入溶液中,接上电池,闭合开关,这些电荷的运动方向会有什么变化呢? 播放动画:液体导电。 介绍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展示图片:发光二极管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