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4227

历史小论文 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1次 大小:191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历史,论文,2025-2026,学年,统编,七年级
  • cover
历史小论文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一、关键词:文明起源与早期社会 (一)观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早期人类活动和农业发展奠定了文明基础。 (二)论证: 1. 早期人类活动: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蓝田人(距今约160万年)和郧县人(距今约100万年)等古人类遗存,揭示了中华大地上早期人类的演化进程。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已会使用火,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并具有爱美意识和埋葬习俗。这些表明了我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的人类基础。 2. 原始农业发展:距今约1万年,我国南北方都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是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的起源地。如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干栏式建筑,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炭化粟粒和半地穴式房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磨制石器、陶器制作和家畜饲养的出现,推动了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3. 多元一体格局:良渚古城(距今约5300—4300年)和陶寺古城(距今约4300—4000年)等考古发现,表明了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等地区已出现早期国家,并发展出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华夏族,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三)结论:综上所述,中华文明在漫长而丰富的史前时期,由多地早期人类共同创造,并通过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逐渐走向融合与统一,展现出独特的多元一体格局,为后世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键词: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 (一)观点:制度的创新与完善是巩固国家统一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关键。 (二)论证: 1. 夏商周的制度演变:夏朝建立后,禹的儿子启取代禅让制,实行王位世袭制,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并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标志着早期国家形态的初步形成。西周时期,为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加强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但后期分封制逐渐瓦解,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2.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巩固封建统治,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他还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这些措施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框架。 3.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稳定了社会。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削弱诸侯王势力;实行盐铁官营、铸币权收归中央,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接受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并在长安兴办太学。这些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进一步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三)结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在中华文明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制度能够维护国家统一,推动社会进步,而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制度则可能导致危机与分裂。因此,制度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完善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三、关键词:思想文化与科技成就 (一)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科技成就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论证: 1. 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之中,“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勃兴,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纷纷出现。如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子总结法家思想,强调以法治国。百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