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4987

第7课 百家争鸣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1727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7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历史第7课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对某学派特征做如下概括:“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下列哪项属于此学派的主张( )。 A.以德治国 B.兼爱非攻 C.顺应自然 D.以法治国 2.孔子认为,真正的道德应发自内心,用宽容和礼敬化解矛盾,而非依赖强制手段。下列主张与材料相符的是( ) A.道法自然 B.仁者爱人 C.民贵君轻 D.以法治国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变化?( ) A.经济繁荣促进文化发展 B.社会变革引发思想解放 C.统一趋势加强思想交流 D.民族融合促进文化创新 4.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激烈辩论,互相抨击,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这一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发生在(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两晋时期 5.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同样的社会问题,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墨子主张“兼爱”“非攻”,韩非强调“以法治国”。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巨大变动 B.争霸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 C.“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人才辈出 D.当时各国变法的推动 6.荀子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二者都着眼于( ) A.礼法并施 B.建构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人伦 7.墨子认为执政者应厉行节约,合理使用资源,以增加社会财富。他还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节俭办丧事,认为厚葬久丧会劳民伤财,不利于社会生产。这反映了墨子( ) A.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B.主张“兼爱”“非攻” C.提倡尚贤的政治理念 D.具有关注民生的情怀 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这一观点源于(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9.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独立发展 B.相互借鉴 C.趋于一致 D.互相排斥 10.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出( ) A.诸侯争霸的纷乱局面 B.商业发展的繁荣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二、材料题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位著名人物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史实 公元前551 公历 9月28日生 公元前549 3岁。母颜征携其移居曲阜阈里 公元前546 6岁。母教识字习礼 公元前525 27岁、开办私学。据传“弟子三千, 七十二殳” 公元前504 48岁。“退而修《诗》《书》《礼》《乐》” 公元前484 68岁、周游列国14年, 至此结束 公元前479 73岁。春末, 病重。七日后辞世, 莽鲁城北泗水边、弟子服孝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其故居改为庙堂,受到后人的奉祀 材料二 “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道家思想乃是中国的科学和技术的根本。(道家哲学)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 ———摘自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述人物的名字。并根据材料一概括该人物的主要贡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其学说主要集中在哪一书中?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述两位人物在政治上的主张。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安徽桐城“六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