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7107

1.2.1 《有理数的概念》课时教案(表格式)2025--2026年人教版【2024】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学期

日期:2025-09-19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26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2.1,人教,七年级,数学,初中,2024
  • cover
1.2.1 《有理数的概念》课时教案 学科 数学 年级册别 七年级上册 共1课时 教材 人教版 授课类型 新授课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二节,是在学生已学习正数、负数和数轴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强调整数与分数的统一性,构建完整的有理数体系,为后续学习相反数、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奠定基础。其核心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实现从“算术数”到“代数数”的思维跨越。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过渡,具备一定的正数运算能力,但对负数的理解仍停留在“表示亏损”或“温度低于零”的直观层面,缺乏系统分类意识。部分学生在面对分数与小数是否属于有理数的问题时容易产生混淆。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本质,但抽象概括能力较弱。因此需借助具体情境与分类活动,引导其自主建构知识结构,突破“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为何是有理数”的认知障碍。 课时教学目标 观察现实世界 1. 能从温度、海拔、收支等实际情境中识别出可用有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并能用符号语言准确表达。 2. 能列举生活中使用有理数的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在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变化中的广泛适用性。 思考现实世界 1. 能将所给的一组数按照整数、分数进行合理分类,归纳出有理数的本质特征———可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分母不为零)。 2. 能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特别是能辨析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与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区别。 表达现实世界 1. 能用文字、符号和集合图示等多种方式清晰地描述有理数的定义及其分类结构。 2. 能在小组合作中准确表达自己的分类依据和推理过程,倾听并评价他人观点,形成共识。 发展数学素养 1. 在分类活动中初步体会“归纳—抽象—定义”的数学建模思想,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感受数学概念的精确性与系统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明确指出有理数是整数和分数的统称。 2. 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能正确区分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等子类。 难点 1. 理解“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这一性质,从而确认它们属于有理数。 2. 明确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不属于有理数,初步感知无理数的存在。 教学方法与准备 教学方法 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轴模型、分类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5分钟】 一、创设真实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一)、播放视频短片:城市天气预报动态图。 画面展示北京:+5℃,哈尔滨:-8℃,上海:+3.6℃,拉萨:-1.5℃,吐鲁番:+42.3℃,南极科考站:-37.8℃。同时配以字幕:“今日全国主要城市气温播报”。 提问1:这些数据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数?你能将它们分为几类?请说出你的分类标准。 预设学生回答:有正数、负数;或者按是否有小数点分;也可能有人提出“整数”和“小数”的说法。 追问2:像+3.6、-1.5这样的小数,它们能不能归入我们之前学过的“分数”范畴?为什么? 引导语:今天我们要一起揭开这些数背后的秘密,建立一个更完整的“数之家谱”,看看哪些数可以成为这个家族的正式成员。 (二)、出示任务主线:组建“数的家族联盟”。 教师手持一张设计精美的“家族徽章”卡片,上面写着“有理数王国欢迎你!” 宣布任务:“同学们,我们现在要成立一个‘有理数王国’,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数公民’都将获得一枚专属徽章。我们的挑战是:制定入籍标准,绘制家族谱系,确保每一位成员都名正言顺!” 过渡语:正如笛卡尔所说:“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今天,我们就从最基础的“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