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9167

第四单元《端午今昔》大单元教学分析(表格式)

日期:2025-11-1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210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单元,第四,端午今昔,教学,分析,格式
  • cover
教材选择 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 单元主题 端午今昔 大观念 (大概念) 中华传统节日是文化与生活的结合,承载着民族精神和集体记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基本问题 如何通过美术创作展现端午节的文化魅力与精神内涵? 单元目标 知道(K): 1.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并能用美术语言欣赏、评述相关的美术作品。 2. 了解端午节相关的手工艺,能认识三种以上制作方法。 3. 能了解传统龙舟的造型特点和制作工艺。 能做(D): 1. 能利用身边的材料将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转换,运用端午元素制作自己喜欢的手工作品。 2. 能运用布艺、刺绣工艺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香囊。 3. 能创作端午赛龙舟主题美术作品。 理解(U): 1. 能理解与节日相关的民间美术作品与手工艺品是劳动人民为满足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 能理解中国传统工艺在传承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创新。 单元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理解端午节相关习俗的文化意义。 2. 探索端午节手工艺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1. 结合节日文化,创造性地表现端午主题作品。 2. 将传统工艺元素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 单元评价要点 ●能理解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并能用美术语言表达。 ●能通过作品创作展现传统文化与个人理解的结合。 ●能理解民间美术作品和手工艺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工艺在传承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创新。 单元作业 1.以“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为核心,创作一幅综合材料绘画或装置作品,表现节日的传承与生活的创新融合。学生需在作品中运用象征性的端午元素,展现个人对文化的理解与再创造。 2. 将作品制成“端午艺术展板”,通过文字、图片与实物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个人创作的理念与意义,并组织班级内的艺术展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与分享对端午节文化的感悟。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逐步发展的阶段,对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但对节日习俗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例如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形式,缺乏对其背后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深入理解。学生具备基础的美术技能,如简单的绘画和手工制作能力,但在创作中往往缺少对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的分析与表达。部分学生因对复杂工艺的陌生感可能在实际操作中感到困难,而另一些学生则倾向于单一模仿或因缺乏成就感而失去兴趣。因此,本单元教学需要通过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借助视觉案例、动手实践和文化背景分析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端午节的文化精神,同时通过分层任务设计满足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引导他们在欣赏与创作中感悟传统文化的美与智慧。 单元设计思路 本单元《端午今昔》围绕“端午节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凝聚点,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一核心,通过设置“中华文化传承使者的招募计划”这一大情景贯穿始终,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探究端午文化的丰富内涵与艺术魅力。同学们将作为候选使者,参与“端午文化创意展”的策划与布展任务,通过学习、实践与创作展现端午节的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涵,最终完成团队的文化展示方案。 第一课以“文化档案馆的求助”为引入,学生需要为档案馆整理一份“端午文化视觉档案”。通过欣赏和分析端午题材的美术作品,学生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感悟传统节日中的文化传承价值,并完成涵盖端午习俗及艺术特点的视觉档案。在课堂展示与讨论中,学生逐步形成对端午文化内涵的全面认识。 第二课进入“传统工艺复兴计划”,学生通过学习制作香囊、五彩绳等手工艺品,体验传统技艺的设计与制作流程,感受工艺背后的文化精神与美学特质。同时,他们还被鼓励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尝试设计创新性的端午文创作品,展现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的创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