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程内容与课程标准中"5.2 地球上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多种生物"的第三项"能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点"相对应。作为《身边的植物》单元的开篇课程,同时也是学生科学探索之旅的起点,本课旨在激发学生对植物学和自然界的热爱与兴趣。 课程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首先,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公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植物种类及其特性,帮助他们开始探索身边的植物世界,并让教师了解学生对植物的初步认识。其次,在探索环节,学生将分享他们所了解的植物,这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还能描述植物的一些显著特征。此外,通过观察校园的图片,学生将学习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这有助于他们形成对植物的基本理解。 在研讨环节,学生将根据植物的特点来识别和区分不同的植物种类,并引导他们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最后,在拓展环节,设计了种植活动,让学生了解两种基本的种植方法。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为后续的植物观察活动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认识一些植物的外部特征。 科学思维: 能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认识一些植物。 科学实践: 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变化。 态度责任: 能倾听、乐于表达和分享有关植物的信息,激发了解植物的兴趣, 培养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知道植物是各种各样的,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种植一棵植物,坚持观察并记录。 〖教学过程〗 提出和聚焦问题: 1、根据课页,提出问题 我们周围都有哪些植物? 学生可能会说出一些花和树的名称。 聚焦:揭示课题 你认识课本里的哪些植物? 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本课主题—我们知道的植物 讲述新课 二、探索:我们知道的植物 1.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植物,认识到自然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教师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3页的植物图片,也可以向学生提问“你认识哪些植物?”学生会说出一些植物的名称, 个别说不出名称的,教师可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型盆栽或相关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更好地认识植物。 组织学生观察校园里的图片,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圈出植物,重点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 找出植物。认识到植物分布广泛,具有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知道的植物———熟悉环境(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知道花时植物,草是植物,大树也是植物,植物具有多样性,初步形成植物的概念。 三、研讨: 1. 提问:“我们圈出来了几种植物 ” 2.我们认识校园图片中的植物吗? 3.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圈出的植物”的数量。学生交流时只需要将图片中几种明显的植物圈出来即可,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教师可以出示更多的校园场景图,鼓励学生找一找校园中常见的植物并描述一些基本特征。对于一年级的新生,他们很难说出校园里常见的植物名称,可以让学生在大图中进行指认,教师告诉学生名称。允许学生有多样的表达方式,如植物高矮、树叶颜色、花朵颜色等描述植物。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以及观察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四、拓展:种植一棵植物 1. 教师利用图片介绍农民插秧活动,鼓励学生开展种植体验活动。用微视频呈现不同的种植方式。在了解了种植方法后,教师鼓励学生用画简图的方式将种植植物的步骤画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展台呈现部分学生的绘图,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补充,进一步完善种植方法,为后续的种植活动做好准备。如:种植前需要先选种;植物生长需要阳光;土培植物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水培植物需要换水;放在家里的哪个位置更合适等。。 设计意图:通过种一种,画一画,看一看的活动,让学生亲历植物生长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记录的科学习惯。 五、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