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79831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梁甫行 课件+教案+素材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09979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梁甫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准确识记诗歌作者曹植的相关文学常识,包括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的地位、与曹操、曹丕并称 “三曹”,以及谢灵运对其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的评价等,同时了解《梁甫行》的创作背景,即三国时期社会动荡、边海民生困苦,曹植被贬期间目睹百姓惨状有感而发。 能熟练、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做到字音正确(如 “哉”“殊”“禽” 等)、停顿恰当,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并且能够结合注释准确翻译诗歌,理解每句诗的含义。 梳理诗歌结构,明确诗歌从 “边海民” 的整体生存环境(“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入手,到具体描绘家人生活状态(“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再到展现家园荒芜破败(“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的写作思路,能简要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对比 “我们的日常安稳生活” 与 “诗中边海民的艰难生活”,分析诗歌运用的对比、白描等表现手法,体会这些手法对突出民生疾苦的作用。 借助多媒体资源,如相关影视资料、图片等,创设诗歌所描绘的边海民生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意境,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采用诵读法,通过个人朗读、小组齐读、全班诵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与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体会诗歌中蕴含的作者对边海百姓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培养关注民生、悲悯他人的人文情怀。 对比古代边海民生与现代社会的安稳生活,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幸福,树立 “感恩生活、关注社会” 的意识。 感受曹植诗歌 “刚健有力、关注现实” 的风格,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愿意主动探索更多反映社会现实的古诗词作品。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中描绘的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场景,概括诗歌主旨。 分析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如白描、对比、借景抒情等,体会其在表现民生疾苦和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基调。 (二)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 “梁甫” 的地理与文化内涵,以及 “行” 这一诗歌体裁对诗歌内容表达和情感抒发的影响,进而准确把握题目与诗歌主题的关联。 体会曹植作为贵族诗人,却能跨越阶层,深刻同情底层百姓的悲悯情怀,理解这种情怀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难能可贵,以及对现代读者的启示意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节奏,感受诗歌情感,是学习古诗词的基础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围绕诗歌内容、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问题展开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影视片段等,创设与诗歌内容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意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遇到困难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思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 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现代社会人们幸福生活的图片,如温馨的家庭聚餐、热闹的城市街道、孩子们在校园里欢乐嬉戏等,引导学生感受当下生活的美好与安稳,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大家是不是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呀?有温暖的家,充足的食物,安全的环境。但在千百年前的古代,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这样的生活。” 随后,教师切换展示一组描绘古代边海百姓困苦生活的图片(可结合课件中的相关图像资源),并配以深情的讲述:“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特殊的诗人,他曾亲眼见过这样的场景:海边的百姓住在破旧的草屋里,每天要和凶猛的野兽争夺生存空间,孩子们穿着破烂的衣服,在荒野里艰难觅食。这位诗人把看到的一切写进了一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