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 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选必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 目录 课标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01 02 唯物史观:认识依法治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发展的重大意义。 史料实证: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成就 家国情怀:认识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概念解析: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的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制度。代表了社会主义国家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意志。它包括立法、执法、守法三个方面,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基本原则主要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律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实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 现代“法治”概念包括法律的至高权威,法律的公正性、稳定性、普遍性、公开性和平等性,以及对公共权力的制约与对人权的保障等一系列原理和基本要求。 “法制”一般不必具有这些内涵,只要有法律和制度存在就有法制存在。法制建设为依法治国及法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重创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建时期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治建设完善时期(依法治国时期)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法治建设进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背景:①解放战争即将胜利;②筹建新中国; ③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法律制度规范。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性质: 代行宪法(1949—1954)。 开始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重要文件。 成就 20世纪50年代 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权利 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第一条 ……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 第二条 禁止重婚、纳妾。禁止童养媳。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藉婚姻关系问题索取财物。 第四条 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始得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 1、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 成就: 意义: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初创时期 20世纪50年代 成就: 意义: 召开背景:①社会主义政权稳固;②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正在进行;③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④时代发展的必然。 成就: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2、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法制重创时期 文革时期 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