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80514

6.1《老子》四章课件(共43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268266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据传,被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彭祖的后裔,在商朝阳甲年,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 传奇的出生 导3’ 学 习 目 标 1、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习以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2、理解“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的关系,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 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 1阅读学案,了解作者以及背景。自 2.翻译前两章,勾画出重点文言实虚词,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提示:通假字:行;古今异义:以为,不行;词类活用:功、明、是;一词多义:明、伐、矜、强) 3.第十一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 其中蕴含着“有”和“无”怎样的关系?(提示:可画出关系图) 4.怎样理解本章中“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含义?(提示:表层+深层) 5.老子列举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它们错误的原因是?带来什么结果? 6.第二十四章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写了什么内容? 学5’+助7’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之后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一共81章。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展18‘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 子 走近作者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展18‘ 思想 具体主张 道本思想 “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但正是这种无为,成就了有为;正是因为无为,才成就了一切。 辩证思想 对立: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统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转变: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量(质)变:事物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美学思想 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 ,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政治思想 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 展18‘ 春秋前后时期地图对比 背景简介 春秋时期,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战乱频频,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