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综合提升二 网络构建 热点聚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项改革是适应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普遍增加的客观情况,提升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效益的需要。是适应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增加全社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需要。是适应劳动者就业意愿多样化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支持职业生涯自主规划选择。 1.为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口发展新形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这将有利于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推行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 ①成为正确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 ②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 ③表明了社会意识要随社会存在而变化 ④调整了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要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推行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①错误。推行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不是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面,主要方面是主流,是矛盾的一个方面,材料强调调整政策以适应变化,②排除。 2.7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劳动者需求日趋多元,需要对法定退休年龄进行调整。根据中央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从哲学角度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调整是因为( ) 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发展 ②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错误。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能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②错误。 3.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早在10年之前就已经提出,但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需要反复研讨和斟酌。经过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从维护社会稳定,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出发,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从2030年1月1日起,将职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个月。 请你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需要反复研讨和斟酌。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是否符合中国目前的发现实际,什么时候实施,怎样实施关系到社会群体的利益,都需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真理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必须符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反复研讨,逐步实施。 (3)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