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1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在《礼记 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里的“家”是( ) A. 原始人类的活动 B. 农耕文明的出现 C. 早期国家的产生 D. 封建社会的形成 2.司马迁在《史记 夏本纪》中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材料反映了( ) A.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 禹是夏的开国君主 C. 启是夏朝的第二位君主 D. 夏朝开始实行了分封制 3.下面是考古学家对河南三地古都遗址的描述,其共同的研究主题是() 遗址 描述 洛阳二里头遗址 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 安阳殷墟 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商王朝都邑 郑州娘娘寨遗址 全国发现的第五座带有城圈的西周城址 A. 早期国家的城市起源与发展 B. 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的交融 4.下列三图片共同反映了() A. 文字演变的历程 B. 商周都城的更替 C. 早期国家的建立 D. 统一国家的形成 5.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 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6.周礼规定,天子殉葬用九鼎,诸侯用七鼎。但在太原金胜村251号春秋晋墓,墓主上大夫赵卿的随葬品也使用了七鼎,另外还有编镈、编磬等礼器。这说明我国春秋时期() A.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 商品贸易逐渐活跃 C. 晋国成为中原霸主 D.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7.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的不变。据此可知,通过这一“分”“合”,西周() A. 开始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B. 国家疆域得到一定拓展 C. 政府对地方实行直接管理 D. 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 8.小麦起源于西亚地区,西周前期传入中国。我国古代禾谷类作物都从禾旁,唯麦从来旁。“麦”最早叫“来”。“来”字下加足,“麥”作为小麦的名称。这表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呈现() A. 多元性 B. 同一性 C. 包容性 D. 统一性 9.《史通 世家》中曾说:“当周之东迁,王室大坏,于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里的“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 ) A. 东周王朝统治被推翻 B. 国家出现战乱的局面 C. 王室衰微诸侯国崛起 D.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10.阅读历史短剧本。与短剧中的事件产生相同影响的是() A.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诸侯国设置县郡 C. 战国七雄 D. 秦末农民大起义 11.《荀子·王霸》提到:“虽在僻陋之国,威动天下,五伯是也。”“故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是皆僻陋之国也,威动天下,强殆中国。”通过上述材料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A. 诸侯之间争霸战争的结果 B. 春秋时期的政治局势 C. 诸侯国位置影响经济发展 D. 争霸战争爆发的原因 12.历史地图是历史事件在空间分布上的具体反映,是学生学习历史事件、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工具。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西周分封 B. 七雄兼并 C. 春秋争霸 D. 秦灭六国 13.“晋公子重耳出亡到狄,狄人给他很好的礼遇,并把伐唐咎如(狄人的分支)所得二女叔陴和季陴分别嫁给重耳和重耳的谋臣赵衰……齐桓公北伐山戎,把山戎的冬葱和胡豆引进中原”由此可以看出春秋时期( )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诸侯争霸民族交融 C. 诸侯争霸社会转型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