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力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技术、工程与社会 二、学习内容 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①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 ②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12.2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③举例说出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知道科技产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三、学业要求 1. 能举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能使用方位名词说出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能根据效果区别推力和拉力。能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力对物体形状的改变。在体验活动和动手操作中,能如实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具有对推力、拉力等现象的直觉兴趣;意识到学会描述方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能描述常见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与功能;知道科技产品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用力以后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和电磁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电磁力、万有引力、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学习机械运动、热运动和电磁运动等,探究运动与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与模型等跨学科概念。 教学中,教师要在系列探究活动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加强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用观察、测量、比较等方法逐步认识物体运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运动情境,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运动就是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让学生从相互作用的效果理解物体之间的作用。相互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或发生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中区分拉力和推力,体验不同大小或不同方向的拉力、推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不同效果。可开展相应的观察、实验探究、制作等学习活动。通过动手开关门窗、推拉抽屉等,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观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力,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科学思维:比较事物之间外在特征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探索实践: (1)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和比较,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作出简单猜想,并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2)能利用多种感官或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并能对这些特征和现象进行简单的比较、分类等。 态度责任: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常见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表现出直觉兴趣;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知道可以有依据地质疑别人的观点,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事物;愿意倾听他人的想法,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由《推和拉》《形状改变了》《动起来与停下来》三课组成,按照从力的基础形式感知到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再到力与运动关联探究的递进逻辑展开。 其中,第一课《推和拉》从生活中 “用力” 的常见动作切入,如推开门、拉椅子、推玩具车、拉橡皮筋等,通过模仿操作、对比辨析,让学生认识 “推” 和 “拉” 是生活中最基本的用力方式,搭建 “力的基础形式” 的认知框架,区分两种动作的不同(如推是向外用力,拉是向内用力),建立 “用力会产生作用” 的初步认知。 第二课《形状改变了》依托《推和拉》建立的 “用力有作用” 认知,聚焦 “用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分析生活中 “捏橡皮泥变形”“压海绵变小”“拉弹簧变长” 等现象。从 “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