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不倒翁 学习目标 1. 观察不倒翁的外观、结构及运动方式,识别关键特征,提升观察分析能力。 2. 掌握不倒翁的制作方法,独立设计并制作稳定、有趣的不倒翁作品,增强动手与创新能力。 3. 理解不倒翁“不倒”的科学原理(重心、平衡),并能解释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4. 小组合作制作不倒翁,锻炼沟通、分工协作及问题解决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5. 感受不倒翁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激发对传统民间玩具和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6. 形成严谨认真、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增强面对困难时的探索精神与自信心。 趣味导入 不倒翁为什么推不倒?它是怎么做成的呢? 新知探究 一、观察探究 1. 观察内容:不倒翁的整体外形(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光滑、粗糙)、底部特点(形状、材质)、上部结构。 2. 观察方法:小组观察、讨论、记录,总结不倒翁的外形特点:一般上轻下重、底部呈圆形且光滑。 新知探究 一、观察探究 1. 观察不倒翁的不同运动方式(轻轻推、用力推、从不同方向推等),记录运动状态和规律。 2. 小组讨论:不倒翁在运动过程中的特点(晃动幅度、恢复平衡的速度等)。 3. 总结不倒翁的运动特点:受到外力作用后会前后左右晃动,但最终都会恢复到直立状态。 新知探究 二、原理讲解 1. 不倒翁能保持平衡而圆柱体容易倒下的原因是什么? 新知探究 二、原理讲解 2. 重心的概念: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不倒翁的重心位置比较低,而且在底部。 新知探究 二、原理讲解 3. 不倒翁的回复力:当不倒翁倾斜时,重心会升高,同时产生一个回复力,使不倒翁向直立的方向摆动,最终恢复到平衡状态。 4. 小实验:用身边的简单物品(如书本、铅笔等)改变物体的重心位置,观察物体的稳定性变化。 5. 生活中的应用:赛车的低底盘设计、塔吊的配重等,了解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1. 制作不倒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鸡蛋壳、乒乓球、橡皮泥、彩笔、剪刀、胶水等,并介绍每种材料和工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2. 不倒翁的制作步骤: (1)准备材料:选择合适的蛋壳或球体作为主体,准备配重材料(如橡皮泥、沙子等)和装饰材料(如彩纸、贴纸等)。 (2)处理主体:鸡蛋壳一端敲小孔,倒出蛋清蛋黄,洗净晾干;乒乓球顶部剪小口。 (3)添加配重:将配重材料通过小孔放入主体内,控制配重量和位置,使重心尽量降低。 (4)密封开口:用胶水或胶带密封小孔或开口,确保配重不漏出。 (5)装饰外观:用彩笔、彩纸、贴纸等装饰主体,设计独特造型和图案。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3. 安全注意事项:使用剪刀时小心,避免划伤手指;使用胶水时注意不要弄到眼睛里。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4. 现场示范制作:教师按照步骤逐步操作,解答学生疑问,提醒关键步骤和细节。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1.将乒乓球顶部切开小口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2.将蜡烛点燃,往乒乓球里滴入融化的蜡泪,注意保持乒乓球始终不改变方向,直至蜡泪凝固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3.剪出直径为10cm的半圆,卷成帽子形状,粘好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4.将帽子粘在乒乓球上部,在乒乓球上画出人脸图案,不倒翁完成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作品展示 新知探究 三、制作指导 原理 1.势能低的物体比较稳定,物体一定会向着势能低的状态变化。 当不倒翁倒下的时候,由于集中了大部分重心的底座被抬高,造成势能增加,所以不倒翁要回复原来的位置。 2.从杠杆原理来说,不倒翁倒下时,重心的作用点一直处于端部,不管支点在哪里,虽然底座的力臂较短,但是力矩=力*力臂,不倒翁还是会因为底座那头力矩大而回复到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