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一章 教考衔接1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应用的思维模型 深挖教材 1.教材模型及分析 教材原型———氢化物与水的反应 氢化钠(NaH)可在野外用作生氢剂,其中氢元素为-1价。NaH用作生氢剂时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H+H2O ══ NaOH+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NaH是氧化剂 D.H2O中的氢元素被还原 模型分析 ①价态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符合规律“两相靠,不相交”。 ②双线桥分析: ③“两剂”的判断:氧化剂(化合价降低,被还原)———H2O;还原剂(化合价升高,被氧化)———NaH。 2.模型应用与指导———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①守恒规律及其应用 ②价态规律及其应用 a.价态归中规律思维模型———两相靠,不相交”。 例如,不同价态硫之间可以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 注:不会出现⑤H2S和H2SO4反应中H2S转化为SO2而H2SO4转化为S的情况。 b.歧化反应规律思维模型———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如:Cl2+2NaOH ══ NaCl+NaClO+H2O。 ③强弱规律及其应用 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较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较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一般越易失电子的物质,失电子后越难得电子,越易得电子的物质,得电子后越难失电子。 ④先后规律及其应用 a.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 将按照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时,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Fe2+先与Cl2反应。 b.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 将按照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依次反应。如:在含有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因为氧化性Fe3+>Cu2+>H+,所以铁粉先与Fe3+反应,然后依次为Cu2+、H+。 链接高考 模型应用1———歧化反应、归中反应的分析(直接应用) 1.(2023·北京卷改编)离子化合物Na2O2(O为-1价)和CaH2与水的反应分别为①2Na2O2+2H2O ══ 4NaOH+O2↑;②CaH2+2H2O ══ Ca(OH)2+2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Na2O2只作氧化剂 B.①中水发生氧化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 C.CaH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1 D.当反应①和②中转移的电子数相同时,产生的O2和H2的分子数相同 C 解析 ①中Na2O2中-1价的氧发生歧化反应,一部分化合价升高,一部分化合价降低,故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A错误;①中水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②中水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CaH2由Ca2+和H-构成,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2∶1,C正确;①中每生成1个氧气分子转移2个电子,②中每生成1个氢气分子转移1个电子,转移电子数相同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D错误。 解题指导 (1)关键信息获取:①Na2O2(O为-1价);②CaH2;③化学方程式。 (2)信息加工应用:①反应后氧的化合价分别为0价、-2价,故发生歧化反应,故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②CaH2中氢元素为-1价,与水中+1价的氢发生归中反应;③分析两个化学方程式可知,分别得到1分子气体,各自转移2个和1个电子。 模型应用2———教材外陌生物质的反应(迁移应用) 2.(2021·浙江6月选考改编)关于反应K2H3IO6+9HI ══ 2KI+4I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2H3IO6发生氧化反应 B.KI是还原产物 C.生成4个I2时,转移8个电子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个数之比为7∶1 D 解析 K2H3IO6中I的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0价,K2H3IO6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A项错误;KI中的I来自HI,化合价没有变化,B项错误;由方程式可知,消耗1个K2H3IO6时,转移7个电子,生成4个I2,转移7个电子,C项错误;由方程式知,9个HI中有7个作还原剂,有2个HI中I的化合价没有变化,还原剂和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为7∶1,D项正确。 关键信息 ①根据K2H3IO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