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 现代诗二首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 2.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二、拓展资源 丛书:《西湖秋泛》《会说话的草》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略读实践课 课时建议:1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导入: (回顾单元学习任务)新学期开学,班级要汇编一本“美景采集册”,今天我们将从几首现代小诗中寻找身边的美,为制作“美景采集册”积累素材。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任务三:观自然之趣 (出示课文及本课活动)现代诗虽语言简练,意蕴却不单薄,很丰厚。初读觉得文字简单,诗句含蓄;再读就有独特的情趣从字里行间漾出来;反复咀嚼,竟意趣无穷,令人陶然了。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下面几个活动完成本课任务。 任务三:观自然之趣 回顾旧知 有感情地朗读《秋江的晚上》和《花牛歌》,注意读好下面诗句的节奏。 ●尽管/是/倦了 ●双翅/一翻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压扁了/一穗/剪秋罗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日落归鸟图、花牛闲适图 活动一:赏斜阳归鸟,感受秋江晚上的美景。 读一读《秋晚的江上》,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边读边想象,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试着用下面的提示说一说吧! 指导学生朗读诗歌,读准诗歌的节奏,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这首诗写了归巢的鸟、斜阳、江、头白的芦苇。(相机出示诗歌和图片)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画圈的字词想象第一小节的画面,着重关注“倦”“驮”。 ———归鸟”“斜阳”构成了一幅晚归图。“归巢的鸟儿”“驮着斜阳回去”等词句,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景物,让我们想象出鸟儿归巢的动感、诗意的画面。 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和画圈字词,想象诗歌第二小节的画面。 通过图片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诗歌色彩的变换:观察上面的图片,想一想,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理解“红颜”的含义以及“妆成”所使用的拟人修辞,帮助学生感受诗句的美感。 引导学生表达脑海中想象的画面。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等词句,色彩迅速切换,让我们想象出日落的动感、多彩的画面。整个画面既充满神奇,又透着生机,倦鸟、斜阳、芦苇构成了一幅瑰丽的秋江晚景图。 再读诗歌,你从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同桌两人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首诗描写的不仅是倦鸟归巢的景致,更包含了诗人自己对生活的独 特体验,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完成导读单中的练习,进行小结。 ———本诗由景物展开夸张、奇特的想象,抓住诗中的景物、动词可以想象 出画面。 活动二:品味《花牛歌》,感受诗中的悠闲之趣。 读一读《花牛歌》,圈画诗中出现的景物,看看诗中的花牛有哪些活动。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你的发现。 ———发现:每一小节都是一幅画面。 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想一想:草地上的花牛有哪些不同的活动。与小组同学交流你想象到的画面。 小组合作,完成右侧表格的填写。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相机讲解诗歌中的四幅画面。 注意要点: 抓住诗歌中出现的景物、花牛的活动展开想象。 引导学生说出对花牛或者画面的感受。 在讲解第二小节时,对比分析白云“霸占”与白云“飘”的不同,体会诗句的灵动趣味。 在讲解第三小节时,引导学生通过“走”“甩”“滴溜溜”等词进一步感受花牛的形象。 在讲解第四小节时,注意“偷渡”一词的使用,白云霸占、太阳偷渡更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感。 在讲解第四小节时可借“做梦”一词继续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增强对诗歌的回味。 引导学生结合想象和体会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并进行总结。 ———这首诗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