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走月亮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能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刻的。积累优美生动的句子。 3.能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写自己经历过的某个月下情景。 二、拓展资源 丛书:《月光启蒙》《望月》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导入: (回顾单元学习任务)新学期开学,班级要汇编一本“美景采集册”,今天让我们继续寻美之旅吧,为制作“美景采集册”积累素材。 (明确本课学习任务)———任务二:忆月夜之美 (出示课文及本课活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走月亮》,我们将通过下面几个活动完成本课任务。 任务二:忆月夜之美 回顾旧知 结合之前预习课上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走月亮? ———在月光下散步。 ———以前江浙一带的一种风俗。 (2)《走月亮》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讲了“我”和阿妈在月色下走到溪边、村道上、果园里及庄稼地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回想“我”和阿妈走月亮时途径的地点。 ———洒满月光的小路———溪边———村道———果园———稻田———田埂 活动一:抓住关键词句,调动多种感官,想象月夜美景。 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章中有几个月下场景?哪个场景令你印象最深刻? ———月亮升起、月下溪边、月下田园、月亮牵星 指导学生交流令自己印象深刻的画面,并说明理由。 方法点拨,补充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回顾《观潮》所学的方法。 ———抓住样子、声音想象画面。样子是看到的,声音是听到的。 关注课文中的泡泡语。 ———读到这里,我仿佛闻到了水果的香味。这是闻到的气味。 总结: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 指导学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认真读课文,用不同符号圈画出“我”看到的画面、听到的声音、闻到的气味、想到的画面,仿照示例,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和小组成员交流你脑海中想象的画面,按照句式进行汇报。 结合小组探究内容,讲解课文中的四幅画面。 月夜美景之月升洱海。 引导学生着重关注标蓝的文字,尝试借助关键词概括如月盘明亮、月光柔和、月照苍山等等。 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景物的位置,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 ———按照由远及近、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一幅“月亮升起”图。 月夜美景之月下溪边。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引导学生交流本段中看到的、闻到的以及作者想到的文字,并借助关键词进行概括。 着重体会划横线的语句,引导学生表达从本段中想象的画面。 ———从两个含有“流着”的句子,仿佛看到了溪水,仿佛闻到了山草和鲜花的香味,从而想象出了溪水、花草的香与月光相互交融的和谐的“溪水流香”画面。 月夜美景之月下田园。 引导学生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起名字,运用下面的支架交流想象的画面。 月夜美景之月亮牵星 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活动,借助关键词概括“我”看到的,借助支架交流脑海中想象的画面。 出示表格答案示例,再次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联系生活,调动多种感官,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结合表格内容,选择最喜欢的画面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抄写。 活动二:聚焦重点句段,入情入境,感受月夜亲情。 自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句段中感受到了“我”和阿妈之间的浓浓亲情。 交流预设如下: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串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