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基础过关】 1.起止时间:公元前475—前221年。战国时期,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2.战国七雄 (1)背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了东周后期,即战国时期。当时,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 (2)形成: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所瓜分(三家分晋),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田氏代齐)。这一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兼并战争 ①特点: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战争非常惨烈。 ②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之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等。 ③结果: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④影响: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但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3.商鞅变法 (1)背景:①各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②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③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2)开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3)内容及其影响 领域 内容 影响 政治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有深远的影响。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 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有利于法律、制度的推行。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奠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统一度量衡。 为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壮大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4)作用: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3)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4)水利工程———都江堰 ①时间/地点:公元前256年;成都附近的岷江上。 ②人物: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③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 ④意义: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 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 【实战演练】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制作的战国七雄方位示意图,其中秦国的位置是( ) 2.春秋时期,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最多不超过2万,楚军也不超过4万。而至战国,魏国在马陵之战中动用“十万之军”,长平之战中秦国坑杀赵军俘虏40多万。这直接反映了战国时期( ) A.人口迅猛增长 B.战争规模很大 C.武器更加先进 D.天子权威下降 3.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其变法的直接目的是(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实现富国强兵 C.缓和社会矛盾 D.推动思想进步 4.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开始设县,都在边境地区,悬在外边。用本意为悬挂的“县”字作行政设置名,可谓名副其实。战国时期,在秦国普遍推行、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