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朝鲜是清朝的藩属国。1884年12月,日本驻朝鲜公使联合朝鲜亲日派发动政变,被驻朝清军迅速平定。事后中日双方在天津举行谈判,清政府妥协退让,承认日本与中国一样有权向朝鲜派兵,为后来日本侵略朝鲜提供了借口。之后,日本加紧扩军备战。 思考:中日之间的战争是怎样爆发的 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时间、地点及过程,了解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狂潮的史实及划分势力范围图示,了解张赛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客观、辩证地分析甲午中日战争清军战败原因;知道美国“门户开放”的本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体会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家国情怀) 素养目标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日本 台湾 朝鲜 中国 亚洲 世界 材料一:“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蒙满;欲征服蒙满,必先征服朝鲜”。 ———《田中奏折》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大陆政策) 材料二:根据今日之形势,日清冲突已不可避免,而早日开战对我有利。开战的口实,除朝鲜自主问题外,别无其他借口。自主问题光明正大,亦可对列国充分显示我国之义举。 ———杉村濬《明治二十七八年在韩苦心录》 直接原因:朝鲜发生东学道起义(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过程 结合教材P29—31,梳理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 主要战役 战 况 民族英雄 丰岛海战 正式宣战 平壤战役 平壤陷落 左宝贵 黄海海战 损失较大,丧失制海权 邓世昌、 林永升 辽东战役 占领大连、旅顺(旅顺大屠杀) 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丁汝昌 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笔记区 甲午中日战争的中国失败原因 材料一:为了过这个生日,关东铁路上的200万两筑路专款被剥削,在如此关键时刻,这条军事意义极其重要的铁路只能停止建设。接下来,海军中最基本的200万两战备费用又被剥削,以至于舰艇的正常维护都没有保障。 ———陈勤《简明日本史》 材料二:联合舰队主力战舰“吉野”号……原是清北洋水师预购,后因经费不足被迫放弃。日本一直关注清国订购该款新型军舰的动向,政府动员全国官民的一切力量募捐,明治天皇也省吃俭用捐款皇室用度终于购得这艘新锐战舰,大幅度提升了作战实力。 ———【日】宗泽亚:《清日战争(1894-1895)》,156页,北京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 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认识: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马关条约》 1、概况: 时间: 地点: 代表: 1895年 日本马关 李鸿章、伊藤博文 《马关条约》 2、内容: 项目 内容 危害 割地 赔款 通商 设厂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领土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对中国危害最大的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 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台湾人民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