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你知道我国目前三艘航母名字背后的含义吗? 自主学习 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导火线是 2.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标志是 主要战役是 英雄人物是 结束标志是 3.《马关条约》签订时间是 国家是 主要内容是 4.《马关条约》签订有何影响 5.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开端事件是 瓜分主要表现是 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二单元第五课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明治维新, 逐渐强盛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大陆政策, 侵略扩张 中日之战, 不可避免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 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根本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壮大,蓄谋侵略中国,制定“大陆政策”。 根本原因 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朝鲜东学道起义形势图 19世纪末,朝鲜因社会矛盾激化、吏治腐败及日本等外国势力经济渗透,导致民不聊生。1894年,东学道教徒全琫准在全罗道古阜郡发动起义,提出“惩办贪官”、“斥倭斥洋”等口号,起义迅速蔓延至南部各道,一度攻占全州,进逼汉城(今首尔)。朝鲜政府无力镇压,遂请求清朝出兵。日本借机派兵干预,挑起甲午战争。起义军虽顽强抵抗,但因组织松散、装备落后,最终于1895年在朝日联军镇压下失败,全琫准被俘就义。 (2)导火索: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导火线 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4年9月 同时 1894年7月 1895年初 丰岛海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平壤失陷 黄海海战 北洋舰队主力尚存,失去制海权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之后 辽东半岛战役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 1895年3月 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根据书本内容梳理甲午战争的经过 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甲午战争中出现了哪些英雄人物? 丰岛海战 黄海海战 辽东战役 平壤战役 威海卫战役 “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左宝贵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邓世昌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皇帝 予绝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丁汝昌 精神: 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抗争精神;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的话语体现了哪些精神? 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为什么李鸿章命令舰队不许出海迎敌? 李鸿章深知北洋水师的弱点: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老化,行动迟缓,火力差。为保存实力,保持他的政治地位,力主“避战求和”,不肯轻于一战,乞求各国“调停”,迫使日本和平解决事端。 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日军于11月21日进入旅顺,残酷地屠杀了几乎全部居民。无自卫能力和赤手空拳的居民在其家中被屠杀,他们的躯体被残害之状无法形容。……这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一事件中重回到了野蛮。 ———[美]克里尔曼《日军大屠杀》,纽约《世界报》1894年12月12日 据英国人艾伦记载:“日本兵追逐逃难的百姓,用枪杆和刺刀对付所有的人;在街上行走,脚下到处可踩着死尸。”“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这一暴行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本质的直接体现,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人类文明史上黑暗的一页。 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签订 为什么英雄们拼死抵抗依旧还是输了呢? 材料一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