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集中限时作业(三) 考查内容:9-15课 总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中,由地域关系取代了血缘关系,国家管理人员由中央任命的官吏取代了世袭的诸侯。这一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郡县制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薄赋敛”。这反映了他们主张( ) A.以农为本 B.戒奢从简 C.兴修水利 D.重农抑商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定期巡视,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横征暴敛、滥用刑罚、结党营私等。这表明汉朝( ) A.官吏人数的增加 B.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时期,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时期治国思想先后经历数次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有关不同时期思想领域的特征,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法家思想,严刑峻法 ②道家思想,无为而治 ③儒家思想,正统独尊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下列关于河西四郡设立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成为汉朝北方边疆地区的坚固防线 ②为丝绸之路的通畅提供了保障 ③扩大了汉朝对西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④解决了西汉初年的王国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 ) A.地方势力的膨胀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的危害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 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D.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右图体现的措施是( ) A. 商鞅改革户籍制 B. 文景帝以德化民 C.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D. 挟天子以令诸侯 市场监管执法部门一直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牟取暴利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 统一文字 B. 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专卖 C. 颁布“推恩令”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盐铁大商东郭咸阳、孔仅和洛阳商贾之子桑弘羊等,在盐铁专卖期间逐渐步入官场,主持专卖事宜。这表明当时( )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抑商政策时断时续 C.国家垄断经济命脉 D.察举制度切实可行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皇帝早逝 B. 幼主即位 C. 宦官得宠 D. 外戚专权 《后汉书》记载,(公元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 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 A. 国人暴动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刘邦、项羽起义 D. 黄巾起义 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东起洛阳,西达欧洲 B. 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C. 中国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的重要商品 D. 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下列关于汉王朝对西域管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西域都护是西汉王朝驻西域的最高行政长官 B. 西汉时期,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C. 西域都护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D. 西域都护的设置说明,今新疆地区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其管辖范围 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 B. 张骞通西域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 创始人是张角 D. 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漠北战役中,汉军作战指挥得当,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