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七律 长征 分层练习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面字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逶(wěi)迤 腾飞 青藤 B.磅(páng)礴 天涯 悬崖 C.岷(mín)山 温渡 度河 D.七律(lù) 铁索 等闲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五岭逶迤腾细浪。 逶迤:蜿蜒曲折 B.乌蒙磅礴走泥丸。 磅礴:气势雄伟,山很险峻 C.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寻常,平常 D.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海,陆,空三军 3.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今日长缨在手 D.一唱雄鸡天下白。 4.仿照例句的标示,选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五岭/逶迤/腾/细浪 B.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 D.大渡/桥横/铁索/寒 5.关于《七律·长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分为首联、额联、颈联、尾联四个部分。 B.长征的行程约为二万五千里。 C.这首诗的作者是毛泽东。 D.这首诗赞扬了红军战士乐观向上、舍己为人的精神。 第二部分 基础知识综合 二、填空题 6.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这支科考队伍jì lǜ( )严明。他们一路攀着shénɡ suǒ( )爬上陡峭的shān yá( ),划着小船dù ɡuò( )湍急的河流,终于胜利完成了科考任务。 7.课文《七律·长征》精彩回顾。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开始于 年 月,结束于 年 月“三军”会师,历时两年,行程约 里。《七律.长征》是 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概括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 )气概和( )精神。 ( A.英雄主义B.乐观主义) 8.品析诗句,回答问题。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诗列举了长征途中的 和 两次战斗。 (2)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客观现实,又写出了 。 (3)“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 ,“寒”字使我们体会到 。 第三部分:综合性学习 三、语言表达 9.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从诗句中的“逶迤”“磅礴”等词语,我感受到山的 。作者把五岭山脉、乌蒙山分别比作 和 ,写出了山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 ,诗句的意思是 。 从诗句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 精神。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是围绕一个“ ———字来展开的,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 。” 第四部分 阅读理解 四、课内阅读 10. 诗词鉴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七言诗的题目是《 》,作者是 。 (2).总括全诗的诗句是 。 (3).第三、四句中的“逶迤”“磅礴”形容山的 ,这是写现实中的山;而“细浪”“泥丸”是形容山的 ,这是红军眼里的山。这两句诗表现了 。 (4)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