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论教养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三字经》里这两句话影响非常广,大多数人都能脱口而出。从字面简单理解,养不教,是父亲的责任;教不好,是老师的责任。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对于“教养”的深刻认知。那么,教养从哪里来呢?今天,我们学习一位外国作家的作品———《论教养》。 情 境 导 入 论教养 学 习 目 标 论教养 1.梳理论证思路,把握作者观点。 2.学习论证方法,体会论证效果。 字音字形 汲取 遵循 贸然 矫揉造作 箴言 恪守 jiǎo róu kè 彬彬有礼 自吹自擂 jí zhēn léi bīn zūn xún 预习检查 mào 论教养 1. :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一意孤行: 不听劝告,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随心所欲 3. :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4. :把弯的弄直,把直的弄弯,来制造器物。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自吹自擂 矫揉造作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论教养 6. :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7. :故意做出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5.附庸风雅: 为了装点门面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随机应变 忸怩作态 论教养 预习检查 作者简介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作家。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 论教养 预习检查 文体知识 论教养 预习检查 文体知识 常见结构 语言特点 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 ①准确性和严密性; ②概括性和简洁性; ③使用修辞,体现其用词鲜明、生动的特点,表现其感彩。 论教养 新 课 探 究 论教养 1.议论文的一般论证过程: 问题(提出论点)— 问题(分析论点)— 问题(得出结论)。 2.议论文的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 型和 型。“论教养”这一标题属于 型题目。 提出 分析 解决 论点 论题 论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你从题目《论教养》中能够知道哪些信息? 从“论”字可知,文章文体是一篇议论文;从“教养”一词可知,该词是这篇文章的论题。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4.参考批注,跳读课文,概括文章围绕论题论述了哪些内容。 第一部分(第1—12段):列举事实,阐释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第1—2段)点明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3—10段)列举“无教养”的表现。 (第11—12段)阐释“有教养”的表现。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第二部分(第13—16段):阐述优雅风度与教养的联系。 (第13—16段)归纳养成优雅风度应遵循的准则。 (第17段)具体阐述优雅风度和教养的表现与联系。 第三部分(第18段):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作者在论述“风度”时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由谈论“风度”的书籍说起,提出待人接物的问题,然后批驳错误的观点。 接着解说风度的缘起,列举有风度的现象,论述优雅风度遵循的准则。 最后得出结论: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才能保持优雅的举止。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6.文章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1)例证法: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分别列举了“无教养”“有教养”以及优雅风度的具体表现。 作用:运用确凿、典型的事例,充分论证怎样才是真正的教养和优雅的风度,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对比论证法:作者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养”的表现,二者形成鲜明对比。 作用:对比鲜明,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启迪人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做到有教养。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