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人们喜欢与否、是不是乐意接受,短视频【乙】已经成为数以亿计网民的网络文化消费新宠,刷短视频已经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生产和消费短视频的人群之广,短视频占据公众的闲暇①时间之多,都超过传统的报刊书籍②阅读。 从积极的一面看,读书类短视频以读书为内容、以短视频为载体,能激发公众的在一定程度上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去打开一本本好书。与特殊年代书籍等文化资源的紧缺不同,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无比丰富、书籍浩如烟海的时代,读书类短视频至少有两个作用□其一,推荐出好的书籍,免去了很多人的选择困难□其二,以分享读书心得激发公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人读书。 1. 给①②处加点的字填写正确的拼音。 (1)闲暇( ) (2)书籍( ) 2. 语段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逗号 问号 B. 冒号 顿号 C. 冒号 分号 D. 感叹号 省略号 3. 给【甲】【乙】两处填上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因为……所以 B. 一边……一边 C. 如果……那么 D. 无论……都 4. 语段中画线的部分语序错误,请将其改正,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 5. 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 致敬传统,品读诗词。赞中华文化气度神韵,悟古往今来社会生活。《诗经·子衿》中的“纵我不往,(1)”一句是首章中表现了女子思念心上人的惆怅与幽怨;《诗经·关雎》中的“(2),”一句以鸟儿对唱比兴,引出男子对淑女的追求;《诗经·蒹葭》中的(3)“,”一句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芦苇叶上还存留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4),”劝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那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 二、阅读(45分) (一)(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材料二: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 材料三: 熙宁①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②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③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的年号。②傃(sù):向。③挹(yì):同“揖”,作揖。 6. 材料一的作者是柳宗元,字_____,_____代文学家。 7.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隔篁竹(竹林) B. 水尤清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