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888054
第四单元 《探寻根脉看故乡,一风一物写乡情——家乡风物志》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343446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第四
,
PPT
,
必修
,
语文
,
高中
,
统编
(
课件网
)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统编版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探寻根脉看故乡,一风一物写乡情 壹 学习目标 贰 重点难点 叁 课堂导入 肆 探索新知 伍 课堂小结 陆 课堂练习 柒 布置作业 捌 自我反思 四 三 二 一 语言构建与运用:了解实地考察、访谈、文献查阅等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掌握访谈的基本知识、方法、程序、技巧等;形成文案,提高在具体情境下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访谈内容,阅读有关调查研究、乡土风俗等方面的文章,提升理性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分析文化现象,辩证思考传统与现代。 审美鉴赏与创造: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家国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家乡风物承载的历史积淀、文化底蕴和情感记忆,增强文化自信与乡土认同;培养自己理性思考、深入认识问题的能力。 壹 学习目标 贰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有效开展实地调查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帮助学生将零散信息提炼整合,挖掘风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2.提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清晰、生动、准确呈现风物及其文化内涵的写作能力。 1.将调查资料(口述、文献、实物等)转化为生动、准确、有深度的文字,平衡风物志的客观纪实性与个人情感表达,深入挖掘风物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 2.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形成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的意识,树立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并运用到文学创作中。 叁 课堂导入 “同学们,味蕾有记忆吗?当你品尝到一种熟悉的味道———也许是外婆家屋檐下晾晒的腊肠的咸香,或是巷口老字号那碗热腾腾的豆花的清甜,或是清明时节软糯的青团带着艾草的微苦———是否瞬间将你拉回某个特定的场景,唤起心底深处关于‘家’的温暖画面? 曾记得,鲁迅笔下的社戏、乌篷船,汪曾祺念念不忘的高邮咸鸭蛋,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这些文字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描摹了独特的景与物,更在于它们承载着作者对一方水土刻骨铭心的眷恋,是融入血脉的文化密码与精神家园的坐标。 叁 课堂导入 我们的家乡,同样拥有无数这样的“风物”:它可能是一座静默千年的古桥,见证着岁月的流淌;是一门濒临失传的老手艺,凝结着匠人的智慧;是一首传唱百年的童谣,回荡着童年的欢笑;是一道独特的家常菜,氤氲着家的味道;甚至是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荫庇着一代代人的成长……它们并非冰冷的存在,而是家乡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乡愁最具体、最鲜活的载体。 叁 课堂导入 今天,让我们化身为家乡文化的“发现者”与“记录者”,开启一次寻根之旅。我们将走出教室,深入街巷阡陌,去探寻、触摸、记录那些塑造了我们精神底色的家乡风物。用我们的眼睛去观察,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用我们的笔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家乡风物志》。这不仅是一次语文实践,更是一次对自我文化身份的深情回望与确认。你,准备好踏上这场充满温度的文化探寻之旅了吗?” 任务一: 明概念·定风物探家乡 “风物志”:记录地方风土景物、人情习俗的志书或文章。 “志”是记述、记载的意思。 如地方志,就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 人物,既可以是历史名人,也可以是有一技之长或有独特经历的普通人; 风物,既可以是家乡的建筑、特产、老物件,也可以是传统习俗等。 风物志 “风物志”的特点———地域性、纪实性、文化性 阅读《端午的鸭蛋》(节选)汪曾祺 思考: 内容(写了什么风物?) 方法(如何观察描述?) 内涵(表达了什么情感或文化?) 典例分析 选定风物 你的家乡风物有哪些?选一个你心目中的风物。 自然景观、建筑、物产、风俗、技艺、人物故事等 任务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9-18)
故都的秋 同步精选练(含答案)(2025-09-19)
7.《兼爱》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9-19)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9)
黑龙江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