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的加剧 八年级历史上册 课标要求 1.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进行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辩证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对比,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影响,培养论从史出、历史解释的能力。(历史解释) 2.结合时代背景,梳理戊戌变法的过程,强化时空观念,立足唯物史观分析《辛丑条约》的内容。(时空观念) 3.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英雄人物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国家统一的信念,勿忘国耻,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家国情怀) 课标要求 本专题涉及时间为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然而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单元概述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主要线索: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对近代化的探索 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最终沦为洋人在华统治中国的工具 探索 在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首先发起了自救运动———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然而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1898年,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开始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然而百日而败。中国人的探索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第4课 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2.目的/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口号: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5.内容:(红色字体) (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有: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3)、以“求富”为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代表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4)、建立新式海陆军 新式陆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 新式海军:从19世纪70年代起,筹建新式海军。代表有:福建、广东、南洋、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6.影响: 积极: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消极: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 7.结果:失败 8.失败原因:由于清朝政治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9.性质: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0.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 课标解读 返回 至目录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课标解读 三年中考 巩固训练 19世纪中后期 的边疆危机 美日侵 略台湾 (1)19世纪60年代,美军进攻台湾,大败而归 (2)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后在英、美等国“调停”下撤兵 收复新疆 (1)背景:19世纪60年代,中亚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俄、英两国觊觎中国西部地区,支持侵略政权 (2)1876-1878年,左宗棠率领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