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2单元 有趣的昆虫 第 3课时 用昆虫形象装点生活 本课问题 设计师是怎样巧妙利用昆虫形象进行设计的? 课前准备 昆虫形象的设计作品图片(如家居装饰、服装、文具等)。 多种制作材料(如彩色纸、布料、塑料瓶、吸管、毛线、彩泥等)。 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制作工具。 展示板或墙面空间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昆虫形象在设计中的应用,感受艺术作品中昆虫形象的独特魅力。 2、 艺术表现 :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材料创造性地制作昆虫模型,装点生活空间。 3、 创意实践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昆虫相关的创意作品,如昆虫主题的绘画、手工艺品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4、 文化理解 : 让学生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昆虫与人类文化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通过学习昆虫相关的文化故事、寓言等,加深学生对昆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昆虫模型,用来装点生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昆虫主题作品。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设计师是怎样巧妙利用昆虫形象进行装饰的?”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去观察生活中昆虫形象的设计,并思考设计师是如何巧妙利用这些形象的,孩子们需要仔细观察这些设计,找出其中的昆虫元素。 教材中展示了各种各样昆虫造型的物品。如利用蝴蝶造型特点设计的摇椅、瓢虫造型的存钱罐、蚂蚁造型的滑梯等,设计师在设计时,通常会考虑美观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等多个方面。孩子们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可以逐渐理解到设计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原则。通过观察,学生会想象如果自己是设计师,会如何利用昆虫的形象来设计生活中的物品。这种想象过程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材中展示的学生作品为昆虫模型,形态各异,色彩丰富,充满了创意和个性。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教材还展示了将昆虫模型装饰到生活中的情景图片,如挂在树上、放在花盆中等,引导孩子们将创作与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分析 昆虫作为自然界中常见且形态各异的生物,很容易吸引一年级同学的注意力。他们乐于探索昆虫的奥秘,对昆虫的外形、习性等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学生对昆虫感兴趣,但他们的认知能力还相对有限,对昆虫的详细特征和生态习性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昆虫形象,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认知。 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念,对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他们喜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昆虫形象,并愿意尝试用画笔或其他材料来表现这些形象。学生的创造力正在萌芽阶段,他们乐于想象和创造,能够将昆虫形象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然而,由于技能和经验有限,他们的创作可能还不够成熟和精细。 学生们非常喜欢动手操作,对于用昆虫形象装点生活的活动充满热情。他们愿意尝试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昆虫主题的作品,如绘画、手工等。但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创作过程中,可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才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制作任务。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更需要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来帮助他们理解昆虫的特征和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及实物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昆虫的魅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作品可能缺乏自信,需要教师通过肯定和鼓励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将昆虫形象与日常生活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