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欧姆定律 教材核心·速填 1.(3分)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 电流 ,跟导体两端的 电压 成正比,跟导体的 电阻 成反比。 2.(3分)欧姆定律的公式:I= ;变形公式:求电压:U= IR ;求电阻:R= 。 课堂达标·速练 3.(2分)甲、乙两个电阻阻值之比为3∶1,将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甲、乙电阻两端电压之比为(B) A.1∶3 B.3∶1 C.1∶1 D.9∶1 4.(3分)某段导体两端电压是3 V时,通过的电流是0.5 A,如果电压增大到6 V时,导体中电流是 1 A,如果电压减小到0时,导体中电流是 0 A,导体的电阻是 6 Ω。 5. (2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1=6 Ω,R2=10 Ω,当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则电路中的电流是 0.5 A,R2两端的电压是 5 V。 6.(4分)如图所示,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20 Ω,闭合开关S,灯泡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0.2 A,电压表的示数为2 V,试求: (1)小灯泡的电阻值为多少 (2)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多少 解:闭合开关S,灯泡和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灯泡两端电压。 (1)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小灯泡的电阻值: RL===10 Ω; (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阻R两端的电压 UR=IR=0.2 A×20 Ω=4 V。 7.(6分)如图所示的电路,R1=30 Ω,R2=10 Ω,开关S闭合后,电流表A的示数为0.2 A,求: (1)R1两端电压; (2)通过R2的电流; (3)干路中的电流。 解:由图可知,电阻R1、R2并联接入电路,电流表测量通过R1的电流, (1)R1两端的电压:U1=I1R1=0.2 A×30 Ω=6 V; (2)根据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可知,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U1=6 V, 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0.6 A; (3)干路中的电流:I=I1+I2=0.2 A+0.6 A=0.8 A。第4节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核心·速填 1.(6分)补充: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 ,表达式为: 。几个电阻串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 ,这是因为把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几个电阻并联起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 ,这是因为把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 。 2. (3分)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如图,R1和R2串联,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1= ,U2= ,在串联电路中I1=I2,所以= 。 3. (4分)并联电路的分流原理:如图,R1和R2并联,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I1= ,I2=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U1=U2,所以= 。 即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的电流与其电阻成 比。 课堂达标·速练 4.(3分)两个电阻R1=10 Ω,R2=5 Ω,将它们接在电压为6 V的电源上,则串联后总电阻为 Ω,电流为 A,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 V。 5.(2分)把A、B两段导体串联在电路中,已知它们的电阻值比RA∶RB=4∶5;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之比IA∶IB= ;导体A、B两端的电压之比UA∶UB= 。 6.(1分)将R1=10 Ω和R2=15 Ω两个电阻并联起来接在电路中,通过R1的电流与干路的电流之比是 。 7. (5分)如图所示,电路中定值电阻R1=5 Ω,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片P在a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6 A,滑片P在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2 V。求: (1)电源电压; (2)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8. (6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 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2标有“20 Ω 2 A”。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最右端,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0.4 A。求: (1)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I2; (2)电路中的总电阻R的阻值。第3节 电阻的测量 教材核心·速填 1.(3分)要测出电阻器的电阻,用 电压表 测出电阻器两端的电压,用 电流表 测出电阻器的电流,代入公式 R= 求出这个电阻器的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2分)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改变待测电阻器两端的电压 ,测量三组数据的目的是 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 3.(2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取平均值作为小灯泡的电阻,这是因为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 课堂达标·速练 4.(2分)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