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岳 楼 记 阳 北宋 庆历六年 范仲淹 目录 01 导入与背景介绍 02 03 04 字词积累与朗读感知 文言字词与内容探究 主旨情感与艺术手法 1 导入与背景介绍 仅提供一张照片 你能给没去过的景点写一篇游记吗? 课堂导入 五百多年前,岳州太守滕子京重修了岳阳楼。工程落成后,他给远方的朋友寄去一封信,还请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随信一并送达。 他未曾想到,这封信和这幅画,竟换来了一篇光耀文学史千年、注定被世代传诵的奇文。 作者介绍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曾主持「庆历新政」推行改革,虽失败却开王安石变法先声。 文学上倡导“文以载道”,其《岳阳楼记》借洞庭湖阴晴之景,升华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铸就士大夫精神丰碑。晚年捐宅创立苏州府学,开地方官学先河。谥号“文正”,为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 作品介绍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于庆历六年(1046年)应好友滕子京之请所作的一篇散文。当时滕子京被贬岳州,重修岳阳楼,致信范仲淹,并附《洞庭晚秋图》,请其为楼作记。范仲淹并未亲临岳阳,仅凭书信与图画构思成文,却写出了这篇流传千古的名作。 全文以“记”为体,却突破传统楼阁记的写法,并未拘泥于具体建筑形制或沿革,而是以洞庭湖的万千气象为背景,通过描绘“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因景而生的“悲”与“喜”之情。 在此基础上,文章笔锋一转,提出“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进而升华出全文的核心思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这一思想震撼古今,成为一代代仁人志士的精神座右铭。 《岳阳楼记》因其崇高的思想境界、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骈散结合”的优美语言,被誉为宋代散文的典范之作,入选历代语文教材,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熠熠生辉的篇章之一。 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例如,《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核舟记》等。 2 字词积累与朗读感知 读准字音谪(zhé)属(zhǔ)予(yú)观夫(fú)衔(xián)汤汤(shāng)淫(yín)雨霏霏(fēi) 隐曜(yào)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 冥冥(míng)岸芷(zhǐ)汀(tīng)兰 宠辱偕(xié)忘嗟(jiē)夫(fú)噫(yī) 怒号(háo)朗读课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朗读课文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整体感知如果把课文划分成三部分,该怎样划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