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第2节 热机 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分析 《热机》是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人教版)《第十四章 内能的利用》第2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内能以及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基础上,对内能利用的一种直观认识和体验。本节内容由“热机”“汽油机”和“柴油机”三部分构成。教材首先通过水蒸气顶塞实验,直观地展示了热机的工作原理,进而引出热机的概念和分类;之后较为详细地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展示了热机是如何实现做功的;最后介绍了柴油机,通过与汽油机的对比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收获物理知识,还可以了解物理知识在经济技术发展和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2.学情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内能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知道通过做功可以实现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从思维方法上看,初三的学生已经经历过多次概念建立和实验探究的过程,已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了较高的分析推理能力、类比迁移能力和表达归纳能力。但本节内容与现代技术联系紧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的短板是缺乏实际体验,还不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技术结合起来,例如不知道如何实现汽油机活塞连续不断地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轮子的持续转动等。因此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创设情境,通过丰富的实验、视频等的展示,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突破思维障碍。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了解热机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能量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汽油机模型的演示,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能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能简单描述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体会运用简化模型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推理与科学论证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热机的工作过程,能对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作出概括和解释,并能以书面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培养观察及分析解释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体会内能的利用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飞驰的汽车。 目前最快汽车的速度已经超过了声速。 提出问题:汽车是如何获得机械能的呢? 学生思考,结合上一章内能的学习,猜想可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作为热机最常见的应用之一,汽车对于学生来说很熟悉。速度极快的超声速汽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借此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新知探究 一、认识热机 1.演示实验:不同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 布置任务: (1)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 (2)分析下列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移或转化,以及相关现象的原因。 ①酒精燃烧过程 ②给水加热过程 ③塞子弹出过程 2.介绍热机的概念和分类: (1)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 (2)种类:热机包括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等。 (3)重点了解蒸汽机和内燃机。 ①蒸汽机:利用水蒸气的内能做功的热机。 展示早期蒸汽机车和蒸汽火车的图片。 提出问题:蒸汽机有什么缺点呢?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蒸汽机车锅炉和汽缸分离(“外燃机”),体积庞大,车身笨重,热量损失大,效率低的缺点。 ②内燃机:燃料直接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演示实验:酒精枪———小小“内燃机”。 提出系列问题: 问题1:描述你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此过程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 问题3:这台“内燃机”与蒸汽机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展示内燃机车的照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