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1866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共22张PPT)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76159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编版,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二单元 第七课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壹 如何为官 ———选官制度的变化 一.如何为官———选官制度的变化 西周 战国—秦朝 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1905年 血缘 军功 德才 门第 才学 选官 方式 依据 标准 1.九品中正制 (1)选官标准 初创时期 西晋以后 重视家世、道德和才能 主要看重家世 (2)评价 利:一定时期内加强中央集权。 弊: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出现“累世公卿”的现象;造成阶层固化。 —从唯才是举走向“拼爹” 今定中正,立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问题1:为何隋唐要创立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还好自己是到了唐朝,要是再早些,自己这样的家世出身,哪还有入朝做官的机会呢 ①士族衰落,庶族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②统治者需要打破士族门阀的垄断,扩大统治基础 (1)演变历程 隋文帝 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 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科举考试地位。 2.科举制 科举制度 阶层流动 相对公平 统治基础 官员素质 加强中央集权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选官权 收归中央 材料一: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2)评价 【小结】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时间 选官制度 选官标准 趋势 夏商周 世卿世禄制 血缘 选官标准: 选官方式: 选官权力: 战国至秦 军功爵制 军功 汉代 察举制 孝廉(品德)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初为家世道德才能,后为门第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才学) 从以血缘、门第为主到以才学为主。 从世袭、推荐到考试,更加规范化、公正化。 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贰 官居何位: 中央官制的变化 二.官居何位———中央官制的变化 三十多岁的李有才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做到了户部侍郎,他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古代的中央官制。 1.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 三省六部制 隋唐 三省制 魏晋南北朝 尚书台 东汉 中朝外朝制 汉武帝 三公九卿制 秦代 三公 九卿 皇帝 皇帝 三公 九卿 皇帝 尚书台 三公 皇帝 尚 书 省 中 书 省 门 下 省 吏 工 刑 兵 礼 户 政事堂 皇帝 中 书 省 门 下 省 尚 书 省 中朝掌决策,外朝掌执行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中朝 2.隋唐:三省六部制 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 减少皇帝的决策失误,具有一定的公开性、民主性 三分相权 决策的程序性分工、家事和国事分离,节制君权 决策权和行政权分离, 职责分明,互相制约 特点: 影响: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起草诏令 审议诏令 执行诏令 交于审议 封驳 审议通过 吏部 礼部 户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