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2447

11.《赵州桥》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8304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赵州桥,教学设计
  • cover
一座举世闻名的中国桥 三下《赵州桥》教学设计 【单元解读】 本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的发明经过,告诉人们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赵州桥》介绍了河北省赵县交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拱桥,重点介绍了桥的坚固,同时还介绍了桥的美观,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三年级上册曾学习过“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主要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提出的,这个单元主要是从学习表达的角度提出的。《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都突显了语文要素的学习。《赵州桥》设置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第3自然段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间几个自然段的写法。《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通过例子帮助学生体会单元语文要素。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感受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要求学生通过不同渠道,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基于上述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将围绕“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当好中华文化小小传播者”的大任务情境来设计系列学习任务。 【文本解读】 《赵州桥》这篇课文不但写明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赵州桥的外形特点清楚地展现在人们眼前,然后讲这样设计的好处:减轻冲击力,节省石料。接下来对其设计的美观加以具体介绍,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全文结构清晰,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概述了赵州桥的地理位置、设计者及建造年代等相关情况。第2、3自然段为第二部分,介绍了赵州桥坚固、美观的特点,是本文的重点部分。为了说明桥的坚固,课文先介绍了桥长和桥宽,以说明这样的桥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是相当雄伟的。接着具体介绍桥的设计,强调这种设计是桥梁史上的一大创举。最后介绍这种创新设计的好处,道出了桥坚固的原因。课文又通过具体描写桥面两侧栏板上雕刻着的龙,表现了赵州桥的美观。第4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本文表述清晰准确,语言虽平实却充满情感。比如,用“没有”“只有”写出了赵州桥的创新之一是在如此宽的河面上架设单拱桥,强调了桥的气势之壮,语句间充满了自豪,而“左右两边”“各有两个”不仅准确地写出了小桥洞的数量和位置,还写出了赵州桥的设计之巧,寥寥数语,就把赵州桥独特的设计清晰地呈现出来。又如,用“既……又……”这个句式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四个小拱在设计上的好处,从而揭示了赵州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介绍桥栏上的雕刻时,课文运用了排比句,“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等词语把龙的各种姿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赵州桥就在我们眼前。 【教学目标】 1.认识“县、拱”等9个生字,读准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