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2471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共两课时)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181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课时
  • cover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希、痒”等7个生字,会写“状、狐”等12个生字,会写“形状、狐狸”等10个词语。 2.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3.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回顾旧知: -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宇宙的另一边》,你从中学到了哪些展开想象的方法?” - 小结:想象能让平凡的生活变得奇妙。 2. 导入新课: - 出示课题,齐读《我变成了一棵树》。 - 提问:“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板书:为什么变?怎么变?变后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认读字词: - 出示词语:“形状、狐狸、痒痒的、丁零丁零”等(重点指导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 游戏检测:同桌互读,小组赛读。 2. 概括内容: -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填空式概括:“英英因为_____,变成了一棵树,后来_____。” (三)解码想象,探究方法 1. 解码一:想象从何而来? - 提问:“英英为什么想变成树?”(联系生活:烦恼/愿望是想象的起点) - 拓展想象:“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为什么?”(同桌交流,指名分享) 2. 解码二:如何“变”得生动? - 朗读第4段,圈画有趣词语(如“痒痒的”“冒出来”)。 - 讨论:“这些词哪里有意思?”(动作+感受,让想象有画面感) - 仿说练习:“你会怎样变成_____?用上动作和感受说一说。” 3. 解码三:变后发生了什么? 1. 划分段落(5-23段),概括“奇妙事件”(如“长出鸟窝”“妈妈住进来”)。 板书: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为什么变?———不想吃饭(愿望) 怎么变? ———痒痒的、冒(动作+感受) 变后怎样?———鸟窝、心跳、对话(奇妙) 想象密码:现实→想象→现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填空复习:英英因为(不想吃饭),通过(痒痒的、冒)变成树,经历了(长出鸟窝)、(动物对话)等奇妙事情 出示第一课时板书,引出本课重点 (二)小组合作探究 1. 明确任务 师:请各小组选择一个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先朗读再讨论为什么有意思。讨论时间5分钟。 2.分组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 关注薄弱组:提供"助学锦囊"(关键词提示卡) 记录典型发现:为后续分享做准备 时间提醒:剩余1分钟时提示 3.全班分享 (1)鸟窝形状部分(第5-6段) 朗读指导 ① 师范读,强调"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词 ② 生跟读,用手势比划不同形状 想象拓展: ① 出示各种形状图片(多边形、星形等) ② 句式训练:"还会长出_____形的鸟窝,像_____一样" 写作点拨:用具体形状让想象可视化 (2)树心跳部分(第9-11段) 情境体验: ① 闭眼听心跳音频,感受"扑通扑通" ② 用道具(鼓)模拟心跳震动 心理分析: ① 填写心情卡片:高兴、失望 ② 联系生活:"你什么时候有这种矛盾心情?" 朗读指导:用高低声调表现矛盾心理 (3)妈妈住鸟窝部分(第14-20段) 分角色朗读: ① 角色分配:旁白、妈妈、小狐狸(2人)、小鳄鱼 ② 指导语气:妈妈-温柔,小动物-好奇 创意改编: ① "如果你是松鼠,会怎么猜? ② 用"也许...也许..."句式接龙 对话写作指导:用不同角色的语言特点丰富故事 (三)创编实践(15分钟) 1.构思指导(3分钟) 出示三维构思图: 纵向:现实→变身→奇遇→回归 横向:动作+心理+对话 2.独立写作(7分钟) 提供写作支架: 开头:当_____时,我真希望变成_____。 变身:突然,我感觉_____,原来_____! 奇遇:最奇妙的是_____, 结尾:这时,我明白了…… 分层要求: 基础层:完成框架填空 提高层:补充细节描写 3.分享点评 组内互评:用"想象星"评价(每发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