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课标要求:1.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 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学习目标:1、通过表格、图表等了解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的具体内容; 通过阅读、分析文字材料或图片材料,学习从不同历史材料中获取信息,并且学习分辨不同历史材料的价值。 认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重点: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分封制的意义。 难点:分封制的内容、目的、意义 任务一:夏、商、周的更替 阅读课文22-26页,完成下表的填空,初步了解夏商西周王朝更替的概况 任务二: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夏朝地位:中国历史上的第 个 王朝 2、夏朝制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阅读课文22-23页,思考夏朝尚未发现文字,目前的文字史料仅存有后世对其记载,如何证实夏朝的存在? 4、通过分析二里头遗址的相关考古资料,得出历史结论或信息。(4分) (1)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它们的规格和豪华程度差别很大。结论/信息: (2)二里头遗址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饰,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结论/信息: 任务三:商朝的统治 材料一: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属于什么史料?(4分)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可以得出什么历史信息?(2分) 任务四:西周的分封制 1、请写出图示中各个阶层的身份名称及梳理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周王室根据 关系和 大小,将 分封到各地。 分封的目的和作用。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左传》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ɡuǐ)。———《周礼》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西周建立分封制的目的和意义。(6分) 巩固练习: 1.《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后,社会进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翮鯁镭斯。从“大同”之世到“小康”之世的分界线是( B ) A.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B.夏朝以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世袭制向禅让制的转变 D.“家天下”转变为“公天下” 2.(学史方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有来自南方的印文硬陶鸭形壶和海贝,来自西北地区的青铜战斧和环首刀,来自东方的酒器,以及来自江汉地区的玉器等。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当时( D ) A.青铜工艺发展成熟 B.形成图腾崇拜的祭祀文化 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 D.不同地区间存在文化交流 3.(史料实证)下面是出土文物和史籍中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记述。由此可知( B ) 史书记载完全真实可靠 B.匆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C.考古发掘更加客观公正 D.史籍的史料价值高于出土文物 4.殷商时期,“王”总揽朝政;“卿士”总管各类事务;“卿士”之下有不同职位的高官,称为“大臣”,负责大型活动或执行王室的命令;“大臣”之下还有一系列官员,称为“官”“僚”“司”等。据此可知,殷商时期( C )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法关系 B.具有原始民主的传统 C.建立了较为规范的行政体制 D.维系了王朝长治久安 5.周初,封周文王的儿子康叔于殷商故都,继续采用殷商原来的制度,按照周的法度分配耕地。封周成王的弟弟唐叔于夏朝的建都之地,沿用夏朝的制度进行管理。这些举措旨在( C ) A.承袭前代制度 B.直接控制地方部族 C.减少政局动荡 D.强化同宗共祖观念 6.有学者说:“周代分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建置活动,周天子有意识地通过分封诸侯的方法建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