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3858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课件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233588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5课,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
  • cover
(课件网) 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 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蓄谋已久 壹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急需大量工业原料和销售市场,遂提出所谓的“大陆政策”,逐渐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①根本原因:日本对朝鲜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②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 标志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左宝贵中炮牺牲, 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邓世昌、林永升等壮烈牺牲 日军夺取黄海制海权 徐邦道孤军迎敌 旅顺大屠杀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标志中国战败,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壹 甲午中日战争 2.过程: 1894年7月 ①丰岛海战 1894年9月 ②平壤战役 ③黄海海战 ④辽东战役 ⑤威海卫战役 1895年 (1894-1895) 旅顺大屠杀 披着文明外衣的野兽 “日军用刺刀穿透妇女的胸膛,将不满两岁的幼儿串起来,故意地举向高空,让人观看” ———(英)詹姆斯·艾伦《在龙旗下》 “道路上满是死人,行走很不方便,在家里住的人也都被杀,一般人家里都有三人到五人被杀,流出的血使人作呕。” ———日本步兵洼田忠藏《从军日记》 “被杀死的人叠卧在路的中间,眼中流出的眼泪已经结冰,冻僵的血块挂在伤口上。” ———詹姆斯·可里尔曼《世界报》战地特派员 “更惨的是有一家炕上躺着一位母亲和四五个孩子的尸体,大的八九岁,小的才几个月,还在母亲怀里吃奶就被鬼子捅死了。” ———当年参与抬尸的幸存者 “日军入旅顺,沿户搜杀,妇婴不免,历三昼夜始止。尸体随处掩埋。” ———鲍绍武 思考:你从这些爱国官兵的身上感受到什么精神? 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目,吾何惧乎? 左宝贵 邓世昌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徐邦道 若不灭此异类,誓不同生,区区私念,如此足矣。 丁汝昌 予绝不弃报国大义, 今惟一死以尽臣职” 勇往直前、不畏强敌、宁死不屈、不怕牺牲的高尚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壹 甲午中日战争 壹 甲午中日战争 伊藤博文 日方谈判代表 李鸿章 中方谈判代表 3.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日本马关谈判 内容 危害 割三地 赔二亿 开四口 允设厂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壹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领土主权进一步破坏,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侵略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一: 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火炮/速射炮 中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73/0 日 12艘 16.4海里 40849吨 3500余人 268/97 壹 甲午中日战争 4.战败原因: 材料二:在西太后(慈禧)的心中,颐和园比海军重要,因此,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通过这种腾挪,一艘一艘的铁甲舰化为颐和园里的山水花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天皇宣布,每日少吃一餐也要发展海军,在已发行1700万元海军国债基础上,于1887年7月1日他还直接将皇室经费的十分之一,计三十万日元用作海防捐款。 ①主观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统治者避战求和、妥协退让,清军军备废弛。 ②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重视海军建设 ③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抵挡先进资本主义制度 贰 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开端: 三国干涉还辽 提出照会 武力强迫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还 辽 赎辽3000万两白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