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3956

第六单元 26 诗词五首 同步练(教师版+学生版) 2025-2026学年语文部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430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八年级,2024,编版,语文部,学年
    26 诗词五首 稳基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C ) A.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提携(xié) B.角声(jiǎo) 燕脂(yān) 半卷(juǎn) C.折戟(qǐ) 磨洗(mó) 认前朝(cháo) D.嗟日暮(jiē) 谩有(màn) 霜重鼓寒(zhònɡ) 2下面各项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2分)( B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九万里风鹏正举。 3默写。(10分) (1)《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黑云压城城欲摧 , 甲光向日金鳞开 。 (2)《饮酒(其五)》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3)《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分析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4)《渔家傲》中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并为全词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的句子是: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欲转千帆舞 。 (5)《春望》中描写战争旷日持久,家书难得的诗句是: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 4“融情于景”的写法是指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景物描写中,《春望》的颔联就运用了这一写法。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融情于景”写法的一项是(2分)( C )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B.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B )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两句成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一般来说,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和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C.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都是律诗。 D.“书”是古代常见的文体之一,“书”即信函,如南朝梁时陶弘景的《与朱元思书》和吴均的《答谢中书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巧提升·阅读与鉴赏  【课内精读】 6下面对《饮酒(其五)》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从建造房舍写起,反思自己归田后的生活状况: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以“心远”二字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句中“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风格吻合。 D.“此中有真意”中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之“景”和悠然自得之“情”,“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7下面对《春望》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 C.颈联“连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怀念。 D.尾联中写“白头”,而且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并非写实,而是用夸张手法突出自己的苍老之态。 8下列对《雁门太守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雁门太守行》是乐府古题,唐人常用这样的诗题写当时的题材。这首诗以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特点在当时影响很大。 B.作者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将“角声满天”和“秋色”这种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雄浑壮烈之美。 C.“半卷红旗”写出了乘夜奔袭之状,“声不起”指的是鼓因霜重“声不起”,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但战士们依然斗志昂扬。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