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4216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日期:2025-09-1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2次 大小:5053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025-2026,化学
  • cover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1课时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通过分析和解释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关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形成基于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化学观念: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形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的定量视角,形成守恒观。 2.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形成基于证据推理的科学思维,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的模型。 3.科学探究与实践: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等活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一、教学重点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建立守恒观念。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并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现象。 本节教学内容源于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本课题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深化,也是学习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基础。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质量守恒定律。先通过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的研究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安排了铜与氧气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而归纳总结出质量守恒定律。接着通过盐酸与碳酸钠反应、镁与氧气反应等实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明确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注意事项。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但对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缺乏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在技能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但对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在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时,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他们对化学实验充满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观察不仔细、记录不完整等问题。 基于以上学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环节一 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常见的化学变化:木柴燃烧、蜡烛燃烧、铁定生锈、葡萄酿酒。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学习过化学变化,大家还记得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吗?哪位同学能积极地回答一下?(给予学生思考和回答的时间,引导学生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学生回答】有新物质生成。 【讲述化学史故事】非常棒!大家都掌握得很扎实。其实在化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学家们不仅关注化学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还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世纪,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借助天平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将45份质量的HgO加热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Hg和3.5份质量的O ,他惊讶地发现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改变。那么,在其他的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是偶然的相等,还是有普遍的规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