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5161

【高效课堂】第12课《论语》十二章 第2课时 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554340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效,课堂,12课,论语,十二,2课时
  • cover
(课件网) 论 语 十 二 章 第 2 课 时 完成学习任务单 根据为学之道(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之道,对《论语》十二章进行分类,并从每一章中找出一个关键词写在板书上。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为 学 之 道 修 身 之 道 学习方法 温习交流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①_____ ②_____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 以学为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谦虚好学 三人行,……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_____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思结合 珍惜时间 为 学 之 道 宽厚平和 ④_____ 善于自省 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循序渐进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 ⑤_____ 一箪食,……回也不改其乐。 坚守道义 饭疏食,……于我如浮云。 坚定志向 ⑥_____ 学中修身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安贫乐道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修 身 之 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的人吗? 导学一 课堂导学 默读课文,把握字义,探究《论语》传递的教育之道。 (1)根据“习”字的本义,结合语境,先写出你对“习”字字义的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习:鸟屡次拍着翅膀飞。(《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曾子曰:“……传不习乎 ” 我认为“习”首先可以理解为“温习”。幼鸟学飞需要温习技巧,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则强调学生将老师教授的知识复习、消化,从而理解知识,以感受学习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习”还强调“实践”。幼鸟学飞需要反复实践,“传不习乎”则是要将所学知识付诸行动,不能只停留于纸上,以此省察自己的学习收获。 在学习生活中,温习是一种常用的巩固知识的手段,我们可以通过温习深入理解知识,反思学习状态,同时也要将所学运用于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目的,收获学习的乐趣。 (2)理解下面句子中“而”字前后短语的关系,你从中领悟到哪些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在“温故而知新”中,“而”表示顺接,我领悟到,可以通过温习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学习方法能让我们也成为老师。 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而”表示转折,我领悟到,人学习时如果缺少思考,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时缺少学习,会感到疑惑,所以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伴随着思考。 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中,“而”表示并列,我领悟到,广泛地学习,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是两组重要的学习方法,而一旦做到,那就能达到“仁”的目标,实现最高的理想。 (3)参考示例,分析“三人”与“三军”中蕴含的人生态度。 【示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此句以“三省”强调自我检查要多次、长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忠、信习,从而提高自我修养。 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①在此句中,“三人”是“几个人”,强调了“师”无处不在,我们要以他人为鉴,他人的“善”与“不善”都可用以自省。 ②在此句中,“三军”是军队,以“帅”之于军队和“志”之于匹夫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志向对于人生的重要作用。 (4)找一找每个年龄段孔子追求的重点,分析它们之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