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5168

【高效课堂】第12课《论语》十二章 第1课时 课件

日期:2025-09-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622436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效,课堂,12课,论语,十二,1课时
  • cover
(课件网) 论 语 十 二 章 第 1 课 时 新课导入 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了一块匾额———万世师表”,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 素养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思想和《论语》,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2.熟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重点) 3.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以及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难点) 人物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倡导“仁”,主张“有教无类”,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孔子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等,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作品简介 《论(lún)语》,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它是语录体著作,主要以语录和对话的形式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及道德观念等,共20篇。宋代朱熹把它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文体知识 语录体 语录体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就是个人讲话或者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人对话的辑录。在中国古代,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行。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章之间甚至段落之间时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故称之为语录体。 作为一种文体,语录体具有亲切、警策、精辟的特点。《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 预学一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为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释义,并根据释义注音。 fú xing 反省 老师传授的知识 chuán 爱好 hào 语气词, 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读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yú jǔ )。” 《论(lún)语》十二章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并默默跟读,注意读音和朗读节奏。 (2)教师随机抽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给予评价。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子曰:“ 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预学二 课前预学 结合注释阅读课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任务】按照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归纳文言知识 按时 吃 同“悦”,愉快 十五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