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动荡变化中的 通过了解春秋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课程 标准 第5课 一份“怪异”的展品 【 九 鼎 八 簋 】———河南博物院 出土于春秋时期郑国国君祭祀坑,郑国是春秋时的诸侯国。 郑国 僭越 礼制 “礼崩乐坏”———《论语》 【 时间轴 】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石器时代 铁器时代 史前时期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475年 商朝 西周 东周(前770-前256) 秦朝 奴隶社会 青铜时代 春秋 战国 天下共主 定期进献贡赋 不再定期朝觐天子和缴纳贡赋 经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周王室直接管辖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诸侯国日益强大,各自为政 政治地位 名义共主 缺乏经济、军事实力,权威削弱,失去对诸侯的控制。 “礼崩乐坏” 西周 春秋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统治区域 地方管理 授民授疆土 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 权弱 钱少 王室衰微的表现 结合P28内容,指出周平王东迁后,王室地位发生什么变化?总结王室衰微的表现。 没地 没臣 表现:分封制瓦解;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原因 诸侯国之间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经常从事结盟和军事征伐等活动。 春秋列国形势图 春秋时期的青铜胄和青铜戈 诸侯争霸 概况 春秋列国形势图 齐国 晋国 秦国 楚国 吴国 越国 旗号: 目的: 霸主: “尊王攘夷” 争夺霸主地位。 (1)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仍具有天下“共主”的名分,利用天子的影响号令诸侯 (2)当时少数民族势力发展,威胁中原华夏诸国,“攘夷”赢得华夏诸国的认同,保证了华夏文明的传承。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春秋末期吴国、越国。 霸主 齐桓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宋襄公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说一说】 有哪些诸侯 先后称霸? 霸 主 春秋首霸 依据材料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首霸? 【材料1】 “齐国是东方一 个大国,临海, 盛产鱼盐矿藏, 经济富庶。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2】 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使齐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大增。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自然条件——— 内政措施——— 外政策略——— 临海,自然资源丰富 任用管仲,成功改革 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晋楚争霸 晋文公霸业 退避三舍 晋文公名重耳,曾在外流亡多年,得到楚成王的帮助.离开时他承诺,以后他做了晋国国君,如果晋楚两国交战,晋军定会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军在城濮相遇.晋文公信守诺言兵退三舍,实为避其锐气,诱敌深入,晋军迂回包抄,大败楚军,这就是城濮之战.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其霸业显赫超过了齐桓公。 一鸣惊人 楚庄王争霸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他继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吴越争霸 胜利之剑 吴王阖闾重用孙武、伍子胥等人,于公元前506年统兵伐楚,吴军攻进楚都郢。伍子胥为父兄报仇,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公元前496年,吴军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吴王阖闾因伤逝世。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勾践求和。 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