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6095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139900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百家争鸣,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 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导入: 孔子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也称诸子百家。 “争鸣”指各家学派著书立说、激烈辩论。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蓬勃发展,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并相互影响。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为“百家争鸣”。 姓名 所属年代 历史地位 思想主张 政治主张 代表著作 春秋时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 “无为而治” 《老子》(又名《道德经》) 老子像 李耳(又名老聃(dān) ①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②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③在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④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阅读课本填写下列表格。 老子和《道德经》 对立双方,相互转化,朴素辩证法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 老子和《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哲学思想:道为核心,顺应自然 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老子和《道德经》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生平 自主阅读教材P40,为孔子制作一个小简历 孔子 姓名: 时期: 国别: 经历: 著作: 地位: 春秋后期 鲁国人 曾周游列国,在鲁国从政,后收徒办学,晚年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论语》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小简历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 出土的《论语》竹简 姓孔,名丘,字仲尼 孔子之 仁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格。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政治上主张恢复本周的礼乐文明 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时常温习 端正学习态度 学思结合 谦虚好问 任务、根据教材,分析孔子的思想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孔子六艺 孔子之 仁 任务、了解孔子的文化成就 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和修订古代重要典籍,对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孔子的影响 孔子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思想是人类文明的财富。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进一步活跃发展,形成不同的学派…… “诸子”的“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到春秋末“子”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到战国时期,“子”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 诸子百家: 知识拓展 ①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士阶层崛起;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②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发展; ③思想:私学兴起,为学术繁荣提供了阵地;学术思想活跃。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1.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原因有哪些? 百家争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