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635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教学设计+素材(15年教学能手评选济宁嘉祥县黄垓乡中学) (26份打包)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24494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6份,中学,黄垓乡,嘉祥县,济宁,评选
    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兴趣。在多媒体课件中我运用图片、地图、视频、音乐等多种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授课过程中,我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课本,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达到了教师少讲,学生多说的目的,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3.对于本课难点“郑和下西洋得以成功的原因”,我运用两种方法突破本课的难点。首先阅读课本,并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然后再让同学到白板上动手标出哪些属于郑和远航成功的条件,哪些不属于郑和远航成功的条件。 4.历史课堂不仅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本课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两个问题:1、郑和的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2、你从戚继光身上学到了什么?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5.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独到的见解,允许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教师再耐心讲解。例如“郑和远航得以成功的条件”,李渔洋同学认为“明朝造船业发达”不属于郑和远航得以成功的条件。我耐心讲解:宋元时期造船业发达,明朝时,造船业更加发达。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畅所预言,从而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在讲课过程中,有点紧张,语言表述不是很流畅。 2、学生训练少,在白板上演示时,不是很熟练。 3、视频播放时,没有全屏播放。 总之,一节成功的历史课,取决于教师具有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还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机智。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要不断反思,自我完善,争取更大的进步。 听 课 记 录 听课教师姓名 马丽丽 被听课 教师姓名 任宪法 教学内容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上课时间 2015年4月16日 上课地点 济宁学院附属初中丰泰中学校区 所在年级 七年级 教学过程 一、教师展示“苏禄王墓在中国德州”的视频,并设疑: “菲律宾的国王为什么会埋葬在中国?让我们带着疑问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出示课题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与戚继光抗倭 三、教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板块 海上史诗———睦友邻 抵御外辱———靖海患 沧海桑田———绘锦图 生:(齐读板块) 四、学习板块 一、海上史诗———睦友邻 1.播放郑和下西洋的视频 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仔细听其中的文字介绍,你能完成哪些内容? 此时教师让学生留意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和规模。 2.处理“郑和下西洋”表格 学生回答后,出示相关内容。 3.课外拓展 郑和下西洋的另一个目的是寻找“靖难之役”后不知所踪的建文帝。 4.演示航海图 展示郑和航海图,让学生了解郑和船队都到过了哪些地区? 出示当地人民热情接待郑和船队的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郑和船队所进行的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适时当堂巩固,学生记忆知识点,同位检查,个别展示。 5.推导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呈现两段史料,学生分析,得出历史意义 以材料呈现,论从史出。 6.展示郑和下西洋所留存下的古迹和各地纪念郑和下西洋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知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功绩,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教学过程 7.人物评价 教师适时引入“为郑和写一段赞颂的话” 学生展示个人作品 教师展示: 他拥有世界一流的战船,却强而不欺,威而不霸,体现了一个伟大国家和民族的底蕴与气度。 他不仅是一个航海家,也是一个外交家,更是中华文明的和平使者。 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 师总结郑和下西洋的功绩,过渡下一模块的学习。 二、抵御外辱———靖海患 呈现海防报告书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找到后展示结果。教师讲解补充并纠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