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389643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7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课件+教学设计+素材(15年教学能手评选济宁邹城市田黄中学) (16份打包)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243132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6份,中学,田黄,城市,邹城市,济宁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述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以多媒体教学为手段,通过引导、设问、填图、讨论、主题探究、分析等方式,突出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学会了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多角度、多方位、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 不足:语言表述方面缺乏创新,缺乏连贯性。有时对学生引导不到位。缺乏激情。 观 评 记 录 邹城教研室 赛晓文 针对聂玉平老师的这节课,我简要谈谈自己的听课感受。 1.导入新颖,有趣味性。本节课用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的一个场景导入:众多演员手持船桨,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这个场景演绎的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郑和下西洋。这种导入新颖,有趣味性,学生的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 2.板块名称相对合理。本节课分为“远渡重洋结友好、力挽狂澜保海疆、继承创新续华章”三个板块,每个版块基本能体现教学内容的精神,可以再雕琢的更精细、更优美些。 3.教师有改变旧课堂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状况的意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只是这种改变可以更彻底些。 4.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只是讲得有些多,如果这节课再少讲10分钟,效果会好些。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要少讲;小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不用拿到班内展示;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积极参与的机会。 5.教学方式可以更多样些。要想让学生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就要在教学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多动脑筋,做到劳逸结合、详略得当、引人入胜。 6.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提醒、矫正、劝诫、引导与鼓励。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平台。优秀是夸出来的———让学生互相赞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效果会更好。 7.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能够看出教师的教育思想境界。切记教材只是工具,只要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谁不用教材,谁是真正的高手 8.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一节课百人设计有百种模式,各种模式都会有各自的亮点。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好教学过程后,要充分自信的进行展示,才能收到预期效果。聂老师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老师,由于平时经历这种大规模讲课的场合相对少些,因而显得过于紧张,导致教学效果与设想有些偏差。我想随着经历的增加,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 最后建议,聂老师的这节课若要实现锦上添花,不妨稍加注意:提升语言魅力,增加一些兴趣性和感召力。建议字斟句酌,精雕细琢。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课标内容】 2001版: ①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②讲述戚继光抗倭的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2011版: ①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 ②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③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学习要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学习提示:知道戚继光抗倭是反侵略斗争。 学习延伸:了解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17课 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有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骗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部分内容组成,是鲁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7课的内容。本课上承明朝君权的加强,下接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反映的明朝对外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友好交往,一个是暴力冲突。通过此课,可以反映出明朝时的经济、政治及外交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中国在整个世界的地位及发展趋势。本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是明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明朝政治经济发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