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十三) 东汉的兴衰 知识点一 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其中,“光武中兴”的局面出现于( C ) A.西汉初年 B.西汉中期 C.东汉初年 D.东汉中期 2.下列事件与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有关的是( C ) ①释放奴婢 ②禁止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惩处贪官污吏 ④“光武中兴”局面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二 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D ) A.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B. 丞相权力膨胀 C. 宦官专权 D. 外戚专权 4.“东汉中期以后,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B ) A.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 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治理能力强 D.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 知识点三 黄巾起义 5.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主要原因是( B ) A.农民首次领导大型起义 B.朝政腐败引起人民不满 C.张角利用宗教鼓动人民 D.前期宣传起到根本作用 解析: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贫民流离失所,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的反抗情绪蔓延,黄巾起义因而得到人民的响应,与题意相符。 6.黄巾起义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同时也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国家纲纪衰败。据此可知,黄巾起义( A ) A.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B.消除了社会矛盾 C.促使“光武中兴”局面出现 D.削弱了地方势力 7.如图所示为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A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杜绝了贪官污吏现象 D.导致了朝政腐败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使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8. 丰厚的文化必将孕育出精彩的艺术。下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图片体现的生活景象反映了( A ) A.“光武中兴”,人民生活安乐 B.外戚专权,政治腐败不堪 C.宦官专权,社会动荡不安 D.“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发展 9.东汉黄巾起义爆发前的10多年,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传教并吸纳信徒数十万人。由此可见,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相比较,黄巾起义的突出特点是( C ) A.人民参与起义的积极性高 B.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 C.起义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解析:根据“东汉黄巾起义爆发前的10多年,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传教并吸纳信徒数十万人”可知,黄巾起义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这是黄巾起义的突出特点,C项正确。 10.某班同学以“东汉的兴衰”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光武的盛世】 材料一 从刘秀称帝的次年至建武十四年,共下达解放奴婢令六道,解放奴婢的地域范围,适用于全国;奴婢的种类,包括了因贫穷而“嫁妻卖子”者,王莽时没入为官奴婢者,被权势之家掠为私奴婢者……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