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897076

18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教师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6次 大小:7576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教师,初中,历史
  • cover
第三单元成果展示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威海在西周时期属于莱子国管辖,秦朝时属于胶东郡腄县管辖。这表明,西周、秦朝时在地方分别实行( A ) A.分封制 郡县制 B.分封制 行省制 C.郡县制 世袭制 D.世袭制 分封制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周时期属于莱子国管辖,秦朝时属于胶东郡腄县管辖”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规则。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D ) A.以法治国 B.分封管理 C.思想控制 D.皇权专制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秦朝大小事务都由皇帝决断,这反映了秦朝皇权至上、君主专制。 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货物。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B ) A.   B. C.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B项是圆形方孔半两钱。 4.《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些措施 ( B ) A.确立了皇权至上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结束了战国分裂 D.抵御了外族袭扰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对度量衡、车辆和道路的宽度和文字进行统一。这些措施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5.《汉书》记载,秦朝因为无休止、无归期的劳役征调,使得“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死者相望”。 这种现象反映了秦朝( B ) A.战乱不断 B.统治暴虐 C.法律严苛 D.交通发达 6.某同学收集了“约法三章”“背水一战”“四面楚歌”三个成语。若想要确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A ) A.楚汉之争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春秋争霸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楚汉之争反映的是刘邦、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约法三章、背水一战、四面楚歌均与楚汉之争相关。 7.“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述了刘邦( C ) A.领导农民起义,赢得民心 B.打败项羽,赢得胜利 C.推翻秦朝暴政,建立西汉 D.乘胜追击,定都长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根据材料中的“汉祖”“西灭无道秦”可知,这首诗描述了刘邦推翻秦朝暴政,建立西汉的史实。 8.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汉高祖采纳了这一建议,采取的政策是 ( B ) A.郡国并行 B.休养生息 C.严刑峻法 D.优先发展商业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9.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D ) A.轻徭薄赋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以农为本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贾谊建议汉文帝重视发展农业,以农为本。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10.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A ) A.实施“推恩令” B.平定七国之乱 C.兴办太学 D.确立察举制 解析:根据题干“西汉初,诸侯王势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的统治,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最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