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分层训练(十九) 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点一 淝水之战 1.下面历史时间轴上“”处所指代的是我国北方所处的某一历史时期。该历史时期是( D ) A.东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十六国时期 2.《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C )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C.导致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 D.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秦兵遂溃”“风声鹤唳”“晋兵”等,可以判断该战役是指淝水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知识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3.下列改革措施,有利于北魏政权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C ) A.改鲜卑姓为汉姓 B.在朝廷禁用鲜卑语 C.494年迁都洛阳 D.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解析:北魏迁都洛阳之前都城在平城,该地地处偏僻,使北魏政权很难有效地控制中原地区,迁都洛阳解决了这一问题。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迁都洛阳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C项符合题意。 4.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是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 D ) A.改汉姓 B.穿汉服 C.通汉婚 D.用汉语 解析:根据“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和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规定官员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故选D项。 5.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各民族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由此可知,孝文帝改革( C ) A.完成了国家统一 B.加强了君主专制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增强了北魏实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故C项正确。 知识点三 北朝政权更替 6.北朝时期,使北方重归统一,为隋朝统一全国打下基础的政权是( B ) A.北魏 B.北周 C.北齐 D.东魏 知识点四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7.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民族地区。这说明了( A ) A.民族的交融 B.江南的开发 C.文治的出现 D.科技的进步 8.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在炙肉时,将整只动物放在火上烧烤,再分块分食。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南齐高帝曾赐给江淹鹅炙和美酒,奖励他草拟诏书有功。说明这一时期( D ) A.北方人大规模迁往南方 B.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C.南北方饮食基本一致 D.民族之间相互交融 解析:根据“豹炙是北方少数民族的食肉习惯”“南北朝时,南北方社会上层的宴饮中,食用炙烤肉类现象普遍”可知,题干说明南北朝时,北方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传入南方,民族之间相互交融,D项正确。 9.《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改革前,举行祭典依北土旧俗,由有司代祭;改革后,按华夏礼制,由皇帝亲祭。这一变化( C ) A.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B.推动了北魏统一南北 C.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 D.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 解析:根据材料中北魏祭典时从“依北土旧俗”到“按华夏礼制”的变化可知,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礼制,促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故选C项。A项说法太绝对,排除;北魏只是统一黄河流域,没有统一南北,排除B项;D项材料未涉及,排除。 10.孝文帝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元 丘穆陵 穆 步六孤 陆 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